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近日,網絡上流傳一組“性愛九九法則表”,對應著不同年齡段應有的性愛頻率,其內容為:“年齡乘以9,可以得出不同年齡段的標準性愛次數。
性愛九九法則表
20歲的人,2×9=18,代表1周應性愛8次;
30歲的人,3×9=27,代表2周應性愛7次;
40歲的人,4×9=36,代表3周應性愛6次;
50歲的人,5×9=45,代表4周應性愛5次……”
性愛沒有標準法則
正如有了“標準體重表”后,人們紛紛去計算自己的身材是否勻稱一樣,自從出現了“性愛九九法則表”后,不少人也據此計算自己的性生活質量是否“達標”。性生活是“技術活”,也是“體力活”,過了30歲,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性愛次數減少也屬正常,性愛法則正是代表了這樣一個趨勢。但許多醫學專家都認為,這個法則是粗糙的,不能因這一法則而把自己裝在“套子”里。
這個法則與其說是“法則”,不如說是代表著男人的射精趨勢,隨年齡的增長,男性射精次數會減少。男性不能完全以此“法則”作為參照,性愛次數和個人的身體素質有很大關系,就像穿鞋,適不適合自己最清楚。
女性的性愛頻率和男性有很大的差異。女性在生育前,對性愛的訴求相對較少,性愛的頻率也低。生育后,隨著陰道的擴張,性愛時的疼痛感消失,加上她們對性愛更熟悉,性要求會更多,頻率也會增加。
頻率并不代表“戰斗力”
中國男性對于自己的性能力有著強烈的自尊心。“性愛九九法則表”的流行,正反映出很多男性強烈的“性自尊”,他們會把性愛的頻率和時長,作為衡量自己“戰斗力”惟一標準,其實這并不正確。
男人性能力是生理上的一種能力,衡量男性性能力主要是看其陰莖勃起的情況,即夜間勃起和晨勃的次數及時長。頻率和性愛時間長短,靠的還是雙方的 感覺和承受能力,和諧的性愛要看事后效果,若性生活過后,雙方都覺身心舒暢,而不是疲勞困倦,進而影響工作,就是適宜雙方的性愛頻度。
生存壓力太大 現代人性愛少
據了解,目前很多人性愛頻度其實是偏低的。醫學臨床上發現不少性生活不和諧而懷疑自己性功能出現障礙的患者,檢測結果卻顯示,他們的夜間勃起和晨勃次數、精子質量都是正常的,他們性生活不和諧,源自工作、家庭、感情等各方面的壓力。
相反,文化水平和生活壓力相對低的村鎮居民,性滿足感要比城市人高得多。與城市患者相反,不少農村不孕不育患者,因天天晚上有性生活,他們的精子密度降低,進而出現難以受孕的情況。性愛法則的流行,也許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部分人對和諧性生活的需求和渴望。
(責任編輯:顏健龍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