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有一則古老的法國軼事,說的是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征服了一個他心愛的女人,初次與她共度良宵,其情自然妙不可言——突然他推開她匆匆穿起衣服。“親愛的,你上哪兒?”她吃驚地問。”告訴他們去”,他回答。年輕人已經上了窗臺,一只腳踏在繩梯上,正準備找一個人來宣告他的勝利。
所有認識一對墮入愛河的情侶的人都十分關切事態的進展。每一個人要么促成要么反對這樁事。十七世紀拉菲埃特夫人的小說《克萊芙王妃》鮮明地反映了這種民族傳統。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高貴的夫人及一位紳士的愛情,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他們圈內的朋友。他們不停地在這對戀人的愛途中設置陰謀,制造障礙。事實上,他們從中獲得的樂趣大大超過了這對戀人本身。
在法國很少有人會為一場歷經磨難的愛而輕生,有統計表明,為這種原因而自殺的事相當罕有,一旦發生,殉情者通常是位姑娘。在法國,戀愛受挫的一方往往很快就掙脫出來。法國人不相信所謂“非他不嫁”和“非她不娶”的說法,而在別的國家則大行其道,并包含這種痛苦的暗示。如果一名女子被一個“比誰都有魅力”的男子拋棄了,象德•繆塞說的,她很快會找到一個“比誰都有魅力”的人。如果有一名男子曾與他不忠的情人在布羅涅森林里留下無數美好記憶的話,分手后他可不會每天去哪兒抑郁垂淚,很快他就會帶著另一個情人徉徜在凡桑森林,(如果他特別偏愛林中漫步的話)。法國人是個清醒的民族,他們熱愛生命,不會為無可挽回的事長久哀痛,除了一些例外。
千年以來,法國的年輕一代所繼承的正是這種世俗的,升華的,性感的,理智的,社會的,混合著虛榮心的性文化。每一位法國男人與女人就是生于這種傳統之中的。
著名的法國思想家查利默哈曾經說過:“文明其實就是這么一種狀態,處在其中的每一個人一出世便擁有的比自己帶來的要多”。根據這種定義,法國的性文明的水平要比任何別的民族都高。(一名外國婦女證實)一個20歲的法國小伙子,便懂得女人并且知道如何善待她,而在別的國家,一個男人要到30至35歲,在他能力和經驗達到高峰時,方諳此道。
衣冠不整,修飾不潔的普通的法國男人對待女人的態度常常比別的國家衣冠楚楚的人更善解人意,溫柔多情。在與女人周旋時,一位馬賽酒商比一位德國貴族技巧嫻熟,更富有愛的智慧。
在法國,處于每一個年齡階段的人都有其愛的規格,愛的模式。男性于15或16歲情竇初開,盡管有時一個年輕小伙子的個子要比他的情人矮一個頭,但他卻多半不會出錯。法國有一個有趣的傳統,這在別的國家被稱作“初生牛犢的愛情”。半老徐娘,如女家庭教師之于年輕小伙子的真正的母愛般的戀情有著令人銷魂的美麗。
通常,在法國初次與女人有肌膚之親決不是一種令人沮喪的經歷,而在北方國家卻常常如此。這種經歷欲仙欲死,能令成熟的男人有無限愜意的回味。象海涅寫道的“凡在法國初嘗愛果的人,一輩子也忘不了”。
法國成年的男性的愛情更復雜,關系到許多因素。前途、事業、虛榮都會對愛情產生影響。巨商、作家和政界要員認為,他們必須根據自己的社會地位選則擇一名時髦的情婦。這種把“社會需要”同情婦相連的思想與別的國家的風俗大異其趣,頗令人好奇。在北方或別的國家男人也有情婦,但在那兒她通常是隱身幕后,離帶著她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的男人遠遠的,大多數情況下,他要費盡心機地掩蓋他們的關系。而在法國絕大多數擁有情婦的男人并不恥于此,毫不猶豫地在眾目睽睽之下與之出雙入對。
雖然并非完全出于無私的動機,情婦通常忠于情夫,有時確以真情相許。她可以作他的好顧問,為他成就偉業助一臂之力,可以在在他和他的敵人之間進行斡旋,總之是他事業的幫手。因此胸懷大志的法國人對情婦感激不盡,視同發妻。當然他也會與別的女人勾搭,好像她真是他的妻子一樣。
(責任編輯:劉曉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