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疲勞”怎么辦?" src="http://www.zpeb.net/uploads/UploadFiles/2011-11/20111113124221946.jpg">
多名性學專家坐鎮性文化節為市民解惑
多名性學專家坐鎮性文化節為市民解惑
多名性學專家坐鎮性文化節為市民解惑
我國男性精液質量在不斷下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越難懷孕?在昨天舉行的第九屆性文化節現場專家論壇《不孕不育,廣東現狀》上,廣東知名社會學、性醫學、男科學、生殖遺傳學等領域的專家教授齊聚現場專家論壇,就廣東不孕不育現狀、男性精液質量下降等話題一一點評釋疑。
壓力大導致精子質量下降?
專家:這種說法不準確
近年來,有不少專家指出高節奏的社會生活造成男性精子質量的日益下降,更有中國男性精子密度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然而,在昨天的現場專家論壇上,與會的眾多權威專家表示,上述說法并不準確!廣東省計劃生育科研所副所長鄭立新公布了一組不孕癥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該所2002年對廣東省內18500多名登記結婚逾兩年、有生育愿望、沒有采取避孕措施的同居夫妻進行的調查顯示,不孕癥的發病率在14.7%左右,而2009年相同條件下的調查數據顯示不孕癥的發病率為13.8%,并無上升的趨勢。
對于精子質量下降以及不孕癥高發等說法,鄭立新指出,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不孕癥了解得深入,越來越多人來就醫看不孕不育是正常的現象,“但不能說來看病的人多了,就是不孕癥的比例多了。以前人們生不了小孩,只能認命,或者選擇抱養別人的孩子,但是現在人工受精、試管嬰兒等技術很發達,人們可以選擇這種方式來完成生育。”
而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任唐立新也指出,近年來涌現出不少關于精子質量下降的種種“聳人聽聞”的說法,“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損害精子質量的有害因素的確存在,而且也越來越多,但隨著近年來科學評估精子標準的檢測手段越來越多,技術越來越完善,不同標準下獲得的數據根本無法對比。”
“白骨精”女性不孕率高?
專家:不孕與年齡密切相關
昨天由廣東省計劃生育科研所公布的不孕癥流行病學統計數據也顯示,不孕癥夫妻中,結婚年齡越大的發病率越高,而教育程度越高的夫妻發病率也越高,城鎮夫妻的發病率也高于農村地區。此外,從行政區域來看,廣東經濟較為發達的中部地區如佛山、珠海等地發病率較高,粵東、粵西地區其次,最低的地區為粵北。
“白骨精”是對于白領、骨干、精英女性的昵稱,這個層次的女性群體竟恰恰屬于女性不孕的“高危人群”?昨天的專家論壇上,廣東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任聞安民教授指出,女性患不孕癥與職業、壓力等因素的關系目前還未有準確的定論,但年齡絕對是影響女性生育的重要因素,在其接診的不孕患者當中,受過高等教育、高薪階層、結婚晚、生育晚的女性占了很大的比例。
聞安民指出,在影響女性生育的因素中,輸卵管堵塞、感染以及婦科相關的疾病成為女性不孕癥的“元兇”。
婚后產生審美疲勞怎么辦?
專家:不妨嘗試536種體位
在昨天的觀眾提問環節,一位中年男子大膽提問:“婚前與女友很相愛,但婚后沒多久就產生了‘審美疲勞’,這應該怎么辦?”男子的一番提問,引起了專家們一致的關注。
聞安民教授指出,在其接診的不少女性患者中,常常聽到的一席話是,“夫妻倆工作都很忙,壓力大,應酬多,平時回到家就想倒頭就睡。”聞安民指出,為了生育下一代,這類女性患者一般都會提出監測排卵,并在排卵期內與丈夫同房。“將性作為一種交配、生育的工具,談何生活?夫妻間的性應該是調劑生活的工具,而不應該應付了事。”
而省性學會副會長朱嘉銘教授接過話筒后則回應道,“婚后產生審美疲勞,很大程度上與性的不和諧有關。生理角度講,不同人的性敏感區不同,性生活時如果體位不當,有可能刺激不到這些部位,徒勞無功,品嘗不到性愉悅。其次,從心理角度講,人對性的需求與心境密切相關……”對此,朱嘉銘教授指出,目前,國內外資料總結性生活的“體位”已達到536種,更有說法是600多種,“我建議你不妨嘗試多幾種體位,536種都可以試試,找出適合雙方的,或者可以解決審美疲勞的問題。”
(責任編輯:劉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