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
遺精,是指在非性交的情況下生殖器將精子和精液排出體外的一種現象。遺精有兩種:一種叫夢遺,另一種稱滑精。一個處于睡眠狀態中的人,在做有關性活動“艷夢”的同時出現遺精現象,稱為夢遺。如果在白天,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由于看了帶有性色彩的書刊、畫冊或影視片以后,大腦中的性中樞神經過于興奮,此時雖然缺乏性活動,有時候也有精液遺出,這種情況叫做滑精。有些青少年(包括他們的家長在內),對于夢遺十分緊張。他們認為,之所以會出現夢遺,乃是“腎虧”的表現。事實果真如此嗎?
精滿則溢
實際上,遺精的出現,是男子進入青春期的“標志”(少女是以出現月經初潮為標志的)。睪丸每天要生產出幾億精子,這些精子貯藏在附睪中。附睪的容量是有限的,而精子卻是不斷地被生產出來。當附睪內容納不下精子和精液時怎麼辦?它就向大腦發出信號。如果遇上足以能引起“射精中樞”興奮的性刺激時,所有的“射精器官”便一起有規律地收縮,于是,精子射出體外。到了青春發育期的青少年性機能開始成熟,但是,尚未到法定的結婚年齡,經濟條件、社會地位和對未來家庭的責任能力都不能允許他們建立家庭、開始性活動,于是,有的人便通過手這個“自慰性行為”來解除“性饑餓”。此外,在睡眠中,由于大腦接到“附睪已容納不下精子”的信號,大腦便通過做艷夢的方法使精液排出體外;或者,白天看了帶有性內容的書刊、影視片后,引起了射精中樞興奮,使精液排出體外。這種表面看來是夢遺和滑精,實質上還是“精滿則溢”的表現。這種情況,猶如杯子中的水太滿了,便發生外溢的道理是完全一樣的。所以,遺精并不是“腎虧”的表現,恰恰相反,正是腎氣充足的表現.。如果你稍微留神一下,就不難發現,出現夢遺、滑精者,絕大多數是未婚或婚后長期分居的“血氣方剛”的青少年和成年人。
“并非腎虧”
那么,“夢遺就是腎虧”的說法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這是受到古典醫籍對精液的重要性作過分強調的影響。古典醫籍認為,“精、氣、神乃人之三寶”,且把“精”放在首位。認為“精”是人體最寶貴的物質,平時貯藏于腎。如果腎氣不足,腎門便關閉不緊,精液外流,就是“腎虧”。實際上,這是古代醫學受到歷史條件的限制所出現的一種片面的認識。但是,由于這種看法流傳太久,所以至今還影響著不少人。還有不少人誤認為精液比血液寶貴,甚至還有“一滴精液十滴血”的說法。通過現代科學方法分析,精液中的主要成分是水,約占 90%以上。其它成分與血漿成分大同小異,并不是一滴精液相當于十滴血。一個青少年如果整日沉溺于黃色書刊的色情描寫和看有關“性”情節的影視劇以后,性中樞便一直處于興奮狀態。俗語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性中樞過于興奮,到了晚上便容易做艷夢,于是出現夢遺。夢遺次數過頻,便感到心情緊張、恐懼、
焦慮,就影響睡眠。而這些不良的情緒和精神狀態,又會反過來使人覺得
疲勞乏力、頭景目眩、
耳鳴心慌、腰酸腳軟、精神萎靡不振、
記憶力減退、
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感到自己“腎虧”了。
其實精滿則溢的遺精猶如膀胱滿了就得排尿一樣,完全是一種生理現象,何必要自尋煩惱呢?人們并沒有因為排尿而感到失去體內精華而緊張不安,那么,對于偶爾一次的遺精又有甚么值得驚恐的呢?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對人體的性生理知識了解得不夠,從而盲目地背了“精神十字架”。因此,要正確對待遺精,不看帶有性刺激的雜志、書刊、影視片和錄像。如果在一段時期內遺精次數過多,可通過中醫辨證施治。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夢遺次數會減少的。因此,對于夢遺,大可不必有思想負擔。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常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