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紐約時報》特約記者伊麗莎白·韋爾和作家兼沖浪運動員丹認識11 年,結婚9年,工作穩定,房貸已經還清,女兒們漸漸長大,婚姻卻失去了激情,雙方的缺陷似乎越來越難以容忍。能否讓這段婚姻重獲激情呢?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實驗后,夫婦倆發現他們的婚姻質量取得了長足的改善。伊麗莎白·韋爾把這段經歷寫成了一書《No Cheating, NoDying》,即將出版。近日,伊麗莎白·韋爾接受了《外灘畫報》專訪,暢談夫妻倆共度婚姻時的艱難經過。她說,“美好的婚姻在于能容許雙方的成長,并給予他們面對世界的能力和勇氣”。
當婚姻出現問題夫妻二人要協商解決
在接受《外灘畫報》專訪時,美國作家、《紐約時報》特約記者伊麗莎白·韋爾開門見山地說:“我的婚姻生活相當不錯,但我覺得還有待改進,因為我丈夫有很多行徑讓我心力交瘁。舉個簡單的例子:去年春天,他在地下室搗鼓,用切割機把一個凍豬頭割成小塊,以便放進小壇子里儲存。當然,我也有不少地方讓他抓狂。比如我討厭法式接吻;經常不加思考地否決丹的提議;當丹半夜嘔吐時我會假裝睡覺。但我覺得丹比我更過分。記得當初我們在緬因州鄉間別墅舉行家庭聚會時,他曾威脅要狠狠地揍我弟弟一頓。盡管如此,我們的婚姻整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
既然如此,是什么促使伊麗莎白夫婦對他們“整體狀況不錯”的婚姻做一個改善實驗呢?
下了決心
一天晚上,伊麗莎白躺在床上,突然產生了一個想法:改善她和丹的婚姻生活。
伊麗莎白告訴《外灘畫報》,婚后,無論是工作、社交、鍛煉還是極其麻煩的生兒育女,她都盡責盡職。丈夫丹同樣如此,積極學習各種新技能,不知疲憊得“簡直像自尋煩惱”。在9年的婚姻生活中,丹把自己變成了嫻熟的木匠、高明的廚師、孜孜不倦的運動員。現在他在閱讀前蘇聯時期的負荷訓練手冊,希望把41歲的肉體鍛煉成一個壯碩的少年體格。
可悲的是,丹以為他的種種舉措是改善婚姻的良藥,誰知對伊麗莎白來說“并不討人喜歡”。盡管做出種種努力,夫妻倆的親密關系消失了。
伊麗莎白說:“為什么我們的生活如此被動?我們到底害怕失去什么?我想知道為什么。”
那天晚上,伊麗莎白把她的想法告訴了丹:“我們的婚姻生活就像海浪,被海水下的暗流決定了形狀和方向。”喘了口氣,觀察了一下對方的神情,伊麗莎白接著說道:“你還記得嗎,我剛搬到舊金山的第三天就遇到了你。你還記不記得那時你是什么樣子?當時你是一個沖浪運動員兼作家,英俊非凡,充滿魅力。11年后,我們有了兩個孩子、兩份工作、一棟房子。難道今后我們的生活真的變成一潭死水了嗎?”
一番推心置腹后,夫妻倆一致決定:在婚姻關系仍然堅固的時候就著手改善它。他們也一致認為現在正是時候,否則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他們的兩個女兒一個4 歲、一個7 歲,都已經不需要全天照顧;夫妻倆的工作均已走上正軌,大致穩定;房子也還清了貸款。
伊麗莎白開始大量閱讀心理學書籍,發現她的想法屬于普遍現象。《臨床心理學》說,一般夫妻在第一次尋求婚姻治療之前,已差不多有6 年的不協調期了。
婚姻現狀
丹對妻子的提議表示了疑慮。他引用了一句加利福尼亞俗語:如果想到樹叢里做愛,最好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會把藏著的蛇嚇出來。
2000 年7 月1 日,伊麗莎白和丹在加利福尼亞舉行了婚禮。那年丹32歲,伊麗莎白30 歲。雙方父母的婚姻都持續了40多年。丹在加州伯克利長大,他的父母沉醉于夫妻間的羅曼蒂克中,導致丹感覺自己被忽略。丹上高中時,女孩子不愿跟他講話,丹向媽媽求教,媽媽說,丹如此英俊以至于女孩們都害羞得不敢跟他講話了。而伊麗莎白的父母在馬薩諸塞州撫養三個孩子,因為忙于生計,根本沒機會表達夫妻間的私密情感。
婚禮后,夫妻倆曾認為他們之間可能出現的問題應該就是沒錢以及宗教信仰不合(伊麗莎白是猶太人,丹是基督徒)。后來的生活證明,兩者均不構成問題。他們建立了21 世紀同伴式的婚姻關系:丹和伊麗莎白除了是經濟上的伙伴、情人、合作家長和最好的朋友,還是對方的工作助理、編輯和第一讀者。
艱難開始
好的婚姻應該是怎樣的?更有趣的對話?更激烈的性愛?
羅徹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哈里·瑞斯把當下對婚姻關系的各種解讀類比于“盲人摸象”:雖然每個人對大象的觸感都是正確的,但沒有一個人知道整頭大象到底是怎樣的。最終丹和伊麗莎白達成一致協議:堅信通過嘗試和探索,一種更好的婚姻和衡量標準一定會出現。他們開始比照哈維爾·亨德里克斯博士權威之作《得到你想要的愛》,開始具體地改善他們的婚姻。
伊麗莎白和丹開始進行第一個項目:列一個包含自身特點的清單,這些特點是“你希望得到伴侶贊揚但對方卻從來沒有贊揚過的”。伊麗莎白告訴《外灘畫報》,盡管丹一直非常期待得到她的評價,但她很不擅長對他做出贊美。第一步,請用盡可能多的方式完成下面的句子:“當你……我感到被愛和被關切。”
丹飛快地寫下:“主動來吻我;整理廚房;說我看起來很強壯。”
心理學家麥克·文森特·米勒在《親密恐怖主義:幻滅年代的愛情危機》中對婚姻的描寫一針見血。他認為婚姻是對“最美夢想”的嘲弄,因為婚后生活充滿了缺陷,是“誰的需要能得到滿足的殘酷競爭”,是“兩個人都試圖能在感情上和心理上得到滿足,但到頭來卻只有一個人能得到滿足”。伊麗莎白和丹發現,他們真的把對方當作競爭對手了。“這種感覺在我們結婚不久后就已經有了,在哪買房子?多少錢才夠?誰來照顧孩子,誰去健身房?隨著問題的解決,我們的關系變得好了一點。但當下這種競爭的思維模式又回到了我們之間。”伊麗莎白回憶說。
第二步,回憶交往過程中的浪漫時光。完成下面這個句子:“當你……我曾感到被愛和被呵護。”丹念道:“‘出門時帶著挑逗的表情注視著我’,你開玩笑么?你出門的時候根本就不看我一眼。除了孩子,你對其他所有事情都不聞不問啊。”
伊麗莎白聽聞此話,心情掉入低谷:“我曾一直以為,我已經努力不讓自己變成把愛從丈夫轉移給孩子的媽媽,顯然我失敗了。但丹也沒有在丈夫和父親兩個角色間找到平衡,只是他的問題剛好跟我相反。他經常忽略孩子。”伊麗莎白突然意識到一個事實:她最喜歡的那些關于婚姻的書比如卡文·特瑞林的《關于愛麗絲》和約翰·迪迪昂的《奇想之年》,其中的婚姻之所以讓她心向往之,竟然是因為其中的一方已經死去。
婚姻學堂
美國學術界有一種看法認為:夫妻雙方一定能通過學習獲得更好的婚姻。婚姻教育運動的發起人小伯納·格尼神父在《加強婚姻》一書中認為,婚姻關系“類似想打網球卻不知道怎么打的困惑。專家提供治療猶如網球教練教學生一樣,盡管費時費力,但總能有個好結果。”
伊麗莎白和丹報了一個訓練課程,這個班需花16個小時,名字叫“掌握愛情的奧秘”。課程教學生們如何進行“有技巧的對話”及類似技能,目的是停止時常發生的“看看誰能在口舌之爭中獲勝”的戰爭。從訓練內容看,首先由一個人描述他或她的感覺,由另一個人證實這些感覺,再逐字逐句重復。
伴隨著柔和的背景音樂,伊麗莎白和丹坐到沙發上開始了他們的“有技巧的對話”。丹模仿伊麗莎白的口氣:“噪音實在讓我難以忍受,你最好能保持家里的安靜。”伊麗莎白模仿著丹:“食物是家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健康和快樂的源泉,能讓你一天三次地體會到你想追求的生活方式。”
問題來源于夫妻倆長期的一個吵架焦點:家務分工。第一個孩子漢娜出生后,伊麗莎白和丹幾乎每天晚上都重復著相同的對話:你想燒飯還是想帶孩子?丹總是選擇燒飯,伊麗莎白一直選擇帶孩子。7年過去了,丹成了一個“杰出而揮霍”的廚師,夫妻倆花在伙食上的錢大大超過預算。他們吃得非常好。冰箱里塞滿了時令食物:自制的漬鮭魚片、有機牛奶、鹽漬沙丁魚、萵苣、豆豉檸檬、意大利干酪、羊起司、韭蔥、蒜、藍瓶咖啡還有蛋。周末晚上,丹會為伊麗莎白準備鍋貼鮭魚、松露菌味玉米粥、馬德拉白葡萄酒。丹希望借烹飪逃避現實問題,“什么?我在做飯!”伊麗莎白必須去照顧嗷嗷待哺、聲嘶力竭的孩子并且擔心家里的經濟來源。
丹做飯的作風和他制造的噪音令伊麗莎白抓狂,她一直申訴希望能有一處遠離所有嘈雜的地盤。丹也對妻子的不滿進行反擊:偷偷把炸豬耳朵放到沙拉里,做成奇怪的早餐給她吃;孩子們把面粉罐子打翻了,他不聞不問,在早上6:45 的時候用葡萄和香檳做松餅。
伊麗莎白知道,丹對烹飪的熱愛和強迫癥只是為了排解他的焦慮,試圖給他紊亂的神經來那么一點秩序。如果沒有這樣一個發泄的途徑,丹幾乎要走向崩潰,而他一旦崩潰就會大發脾氣。理論上,伊麗莎白尊重他的做法,甚至欣賞這種能量轉移。但一到實際生活中她必須抗爭。
那個下午,夫妻倆以這種生硬的方式溝通,這個練習好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局面越來越令人“不悅”。但他們好歹意識到了口舌之爭只會增添痛苦。那天晚上回到家,他們過了第一個“沒有爭執的夜晚”,伊麗莎白告訴丹她童年時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之前她從沒對他提起過,因為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顏健龍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