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最近聽一個朋友說起她的一個親戚在閃婚后,因兩人完全“碰不攏”,又“閃離”了。同樣的故事,去年我就聽了五六回。故事的關鍵詞不外乎:錢、房子、家務。故事的情節亦驚人地相似:雙方在結婚后才發現對方原來如此斤斤計較、小肚雞腸,彼此的生活習慣和消費理念相差甚遠。而故事的最后往往都有這樣一句臺詞:“他(她)不是我要找的人。”我不禁想到錢鐘書先生借趙辛楣之口說的一席話:“結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顛倒的,應該先共同旅行一個月,一個月舟車仆仆以后,雙方還沒有彼此看破,彼此厭惡,還沒有吵嘴翻臉,還要維持原來的婚約,這種夫婦保證不會離婚。”小說完成六十多年后的今天,聽了那么多教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我更體會到它的現實意義,嘆服錢老的睿智。
人說“距離產生美”,但因存在距離而彼此憧憬的兩個人一旦進入婚姻,則要面對真正的“零距離”。撩起婚紗,不僅能將對方臉上的幾顆痣、幾道褶看得一清二楚,熱戀時藏得妥妥帖帖的“大尾巴”此時也一覽無余。交往數年的情侶在婚后都有可能糾結:“當年我怎么瞎了眼,看上你這種人!”更別提尚未度完“精神蜜月”便火速奔向婚禮殿堂的“閃婚族”了。長輩們常說:“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但如果兩位當事人都不能透徹地了解彼此,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這樣的婚姻有什么意義呢?
旅途中總會碰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麻煩,大到確定地點、安排住宿,小到餐后買單、整理行裝,正是檢驗雙方忍耐力、寬容度、待人接物及各方面小節的好機會。好友瑩和男友交往一年多,因為年紀都不小了,男孩幾次提婚,她都說“再等等”。卻在私底下攢了一個星期的帶薪假,大夏天拖著男友去了三亞。那個男孩是出了名的溫柔體貼,在為期一周的“婚前考察”中亦不負眾望。出色的“平時成績”加上“期末考試”里完美的表現,瑩的男友終于如愿以償。不過,并非所有的故事都能這么圓滿,因為“期末考試”不及格而分道揚鑣的“婚姻學徒”也不在少數。每每這個時候,前面提到的那句臺詞就會出現:“他(她)不是我要找的人。”何其幸運,他們能在領紅本本之前意識到這一點,而這個提前了的重要“發現”或許會改變他們的一生。
我隔岸觀火,冷眼看身邊的分分合合。朋友說:“等火燒著你了,你也未必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我笑道:“無論如何,結婚前,我會先讓他陪我去旅行。”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張藍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