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其實,“富二代”到目前為止,僅僅是一種口語化的表達,還沒有嚴格的標準與定義。幾十年前,我們講“富”,是以“萬元戶”為標志的。根據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的測算,按照人均貨幣收入或者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來看,30年前的1萬元,大體相當于現在的近30萬元。如果以此為標準確立的“富二代”,并不具有研究價值。那么,究竟父母擁有多少財富的子女才算得上“富二代”?100萬,還是1000萬?沒有標準,就沒有歸類對象。就如一千個觀眾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在不同女大學生眼中的“富二代”,有不同的標準。
雖然愿嫁“富二代”是個偽問題,但大學生的婚戀觀世俗化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枚硬幣總有兩面”,少數大學生受到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影響,“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潮有抬頭的趨勢。這種影響滲透到校園,使得大學生的婚戀觀也進一步社會化、世俗化,出現了“急婚族”,以及“嫁富二代”、“少奮斗幾十年”的想法。
我建議,客觀地看待“富二代”現象,不要渲染炒作,因為這容易使“富二代”背上輿論壓力,同時,也容易導致仇富心理。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劉曉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