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一份剛剛出爐的調查報告直指廣東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這份由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 1200 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就業壓力、感情問題等方面全面審視了廣東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 />超過半數大學生不夠自信
在對大學生 “ 你是否覺得自信 ” 的調查中,有 47% 的人選擇了 “ 非常自信 ” 和 “ 自信 ” ,而 53% 的人則選擇了 “ 有時不太自信 ” , “ 不自信 ” 甚至 “ 自卑 ” 。女生 “ 不自信 ” 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專家認為,女性在心理上的普遍脆弱、敏感,致使女性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范,出現意外的幾率會更高。在對 “ 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 ” 的調查結果顯示, 67.1% 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 “ 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
大學生如果能改變自己,他最想改變的是什么呢? “ 知識 ” 以 43.1% 排在首位, “ 出身 ” 、 “ 外貌 ” 分別以 5.4% 、 5.2% 排在最后兩位。 “ 財富 ” 以 18.9% 位居第 3 位。
在 “ 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 ” 的選項中,選擇 “ 大 ” 和 “ 快要崩潰 ” 的占 39.4% ,同樣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在 “ 上大學后遇到的最大挫折 ” 調查中, “ 學習成績不理想 ” 和 “ 就業競爭太激烈 ” 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松的兩個主要原因。
在 “ 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 ” 的調查中, 26.3% 的人選擇了郁悶、無聊、煩躁;而 “ 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 ” 的調查中, 65.9% 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畢業之后是工作還是繼續深造?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 65.7% 選擇了就業, 28.4% 的人希望能有機會出國或繼續深造。也有不少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機會深造。如果畢業后就業, 67.8% 的大學生希望能有一份 “ 有發展空間 ” 、 “ 符合自己專長 ” 的工作, 23.1% 的大學生更看重工作的 “ 社會地位高、收入高 ” ,還有 9.1% 的人認為 “ 無所謂,找到先待著 ” 、或者態度比較悲觀,認為 “ 要我就不錯了 ” 。
性觀念依舊保守
通過 “ 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 ” 的調查發現, 53.9% 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 “ 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 ” 、 “ 打發無聊的時光 ” 和 “ 隨大流、不落伍 ” ,只有 46.1% 的人是因為 “ 情到深處 ” 而 “ 選擇人生伴侶 ” 。在 “ 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么看 ” 的選擇中,有 31.1% 的人把票投給了 “ 無疾而終 ” 和 “ 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 ” ,其中高年級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學生很多。但依然有超過 47% 的人認為 “ 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 。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目中的戀愛天堂,在 “ 你在學校會選擇什么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 ” 的調查中,只有 8.8% 的同學選擇 “ 不會談戀愛 ” ,而 66.5% 的同學選擇 “ 志向相象,趣味相投 ” 。專家分析,廣東大學生依舊單純,對校園愛情抱有很大的期望,在面對感情危機的時候,溝通渠道少,不知如何處理,容易走向極端。
盡管社會上對大學生的性觀念議論紛紛,但專家在這項調查中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 “ 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 ” 的調查中,有超過 88.2% 的選擇了 “ 沒有 ” ,這其中包括了 105 名碩士研究生。雖然調查結果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在 “ 你從什么途徑了解到性知識 ” 的調查中發現, 53.2% 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 “ 旁門左道 ” 和 “ 同學談論 ” 中獲得的,只有 41.8% 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專家認為,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反思。
半數以上學生對不順心的事 “ 強忍 ” 和 “ 逆來順受 ”
“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 ” , 54.2% 的同學選擇了 “ 強忍 ” 和 “ 逆來順受 ” ,而選擇 “ 找父母傾訴 ” 和 “ 找心理咨詢機構 ” 的僅占 8% 。
在 “ 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 ” 的調查中,只有 3.6% 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 69.8% 。而 “ 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 ” 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 0.8% , 92.6% 的人表示沒聽說過或沒去過。
專家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廣東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落后,普遍存在編制混亂,分工模糊,管理松懈等諸多問題。部分學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工作缺乏主動性,嚴謹性和科學性,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與其他教育課程和機構設置相比,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明確的要求和統一的規定,因此在考核上缺乏依據,導致教職工工作松懈,水平參差不齊,隊伍不穩定。
因此,專家呼吁,政府教育部門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試點,探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機制,并加以推廣。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轉載請注明家庭醫生在線;媒體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常虹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