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一夜情”的欲望源自“本我”的呼喚,是人性本能的流露。弗洛伊德曾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指出,“人是一個受本能愿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所以,渴求“一夜情”,乃是人之常情。而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性愛是人類的原始需求滿足,是隨時隨刻存在的,也是沒有選擇的;而情愛則是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是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也是有選擇的。馬斯洛曾言:“人類區別于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有自制力。”所以,心動不等于行動,人在大部分條件下,都能克制“一夜情”的沖動欲望。
“一夜情”的欲望乃是人之常情
“一夜情”泛指男女雙方在特定情境下因為一時的感覺、沖動、愛慕或排遣寂寞的需求而發生性行為。美國社會學家約翰對“一夜情”下的定義是:基于人類動物性吸引而發生的性行為,它忽略了戀人相處時應遵守的規范,例如性格、品質、修養等。“一夜情”與嫖娼的本質不同在于,前者是為了男女雙方的性與心理的欲望滿足,而后者則是為了一方的性欲望滿足,它本質是一種金錢交易。
“一夜情”的發生存在四種類型
“一夜情”可以根據心理動機的不同,大致劃為四種類型。
性誘型一夜情:出自性本能,對某個異性有著極大的好感,渴望親密接觸。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對方,等待對方積極回應,并期望有持續的親密接觸。
迷惑型一夜情:出自焦慮,對某個特定環境有極大不適,感到非常迷惑,渴望得到異性的安撫和溫暖。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渴望得到感官刺激的滿足,以填補內心的空虛。
報復型一夜情:出自情感傷害,對自己愛著(過)的人有極大的怨恨,期望通過與他人的性行為來彌補自己的心靈傷痛。行為表現為主動誘惑某個令自己喜歡的異性,期待對方積極回應,但未必期待有持續的親密接觸。
暗示型一夜情:出自情景暗示,對某個特定情景下的性暗示有著極大好奇、期待,渴望加以嘗試。行為表現為半推半就,把“一夜情”作為一種時髦、流行或順從行為來追逐。
${FDPageBreak}
一夜情
“一夜情”:從小眾的“高端”走向大眾的“低端”
根據相關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在上述四種類型中,性誘型約占六成,報復型約占兩成,迷惑型和暗示型各約占一成半左右。教育程度比例上,社會學家李銀河曾說,“一夜情”在工業社會、都市社會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的確,無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只要是兩廂情愿,不傷害他人,不影響社會,當不能算違反倫理道德;但是有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則會對愛情與婚姻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夏學鑾提出,“一夜情”在學歷高者身上比較普遍,因為它主要在網上傳播,同時越是高學歷的人,就越能為自己的行為做合理化解釋,從而獲得心理的平衡。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家朱建軍也指出,就自己接觸的人群來看,發生“一夜情”者以社會白領居多。原因就在于這些人結婚比較晚,有的甚至恐懼結婚,但又需要性,所以會尋找性伙伴。此外,還有些人是因為生活變動大,今天在北京,明天在上海,不能建立穩定的婚姻,所以會選擇自由的方式。
“一夜情”的迷思:暫緩了焦慮和壓抑,卻解不了個人的諸多危機
“一夜情”只能一時緩解某種焦慮與壓抑,卻不能永久加以緩解。換言之,“一夜情”在滿足著一個人肉體欲望的同時,也在欺騙著一個人的心靈。由此,那種指望“一夜情”后男女會產生感情,甚至帶來婚姻的想法,大多是在自欺欺人。
法國性學家阿蘭埃希爾指出,男性的欲望較多受到身體化學的影響,需要適時發泄,而女性的欲望則更多受到大腦的影響,需要充分地鋪墊。所以,男性在“一夜情”中尋求的是刺激和新鮮,而女性則尋求的是感情和希望。換言之,男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大多是一個圓點,性是起點,也是終點;而女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則大多是一個三角形,性、情、自我保護三條線各守一邊。
美國著名婚姻顧問格雷有個觀點,即“男人鉆洞,女人挖井”。就是說,當男人遇到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恰如躲在地洞里不出來,然后再慢慢恢復;而女人遇到挫折時,她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如沉在井底等待救援,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由此,“一夜情”的目的往往不在于性本身,而在于舒緩緊繃的情緒。事實上,生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處在緊張狀況下,性激素會被激活,性欲望也會提高。“一夜情”,到底會給當事人帶來什么,恐怕只有男女雙方的良知最清楚。該不該往前走一步,請三思而行!
(責任編輯:劉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