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痔瘡的因素有哪些呢
誘發痔瘡的因素有哪些?俗話說“十人九痔”,無論男女老幼都有得痔瘡的可能。中醫說,如果空氣干燥缺乏水分,人體的調節功能就容易紊亂,出現大便干結、便秘的情況而誘發痔瘡。痔瘡是直腸下端黏膜、肛管和肛門緣皮膚下的靜脈叢擴大、曲張而形成的靜脈團,不是人們通常認識的細菌感染引起的“痔”。我們常說的痔瘡從外觀上看只是出現在肛門外突出的組織,但從病理學的角度來說,痔瘡其實是靜脈曲張,這和人們的職業、飲食及生活習慣有很大關系。
一、大便時有不良習慣:比如蹲廁所喜歡看書看報的人。這些人在入秋時除了要加強鍛煉,避免長時間站、坐,改掉不良習慣外,還要特別注意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油膩辛辣的東西,不要偏食肉類。
二、久站、久坐和長期便秘:比如司機、腦力勞動者、白領。
三、妊娠婦女:由于肛門直接受胎兒的壓迫會使血液回流出現障礙,再加上分娩時長時間用力,引起肛門靜脈充血。得過痔瘡的人都知道,除了便血以外,寢食難安的疼痛、肛門溢液的尷尬還使日常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更令人苦惱的是,痔瘡為什么總是反反復復,就是治不好。痔瘡并非無可救治,手術和藥物都是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臨床上比較傾向于以藥物為主的非手術治療。患者認為療效不盡人意,主要是陷入痔瘡用藥誤區所致。
四、生活起居沒有規律:比如經常暴飲暴食、喜歡吃辛辣刺激的東西,酗酒。
生活中很多人很可能已經發病而不自知,認為只是偶爾便秘根本不是痔瘡。事實上,痔瘡是可以自己感知和判斷的,特別是上述特殊人群,更要隨時注意大便的情況。如果大便時感覺疼,可能是得了肛裂、炎性外痔、肛竇炎等;如果紅腫不能碰則可能是得了肛門周膿腫;如果有膿性分泌物則可能是形成了肛瘺,若肛門發癢還伴有分泌物則是肛門濕疹;如果大便時出血很多很可能是內痔,但倘若便后血的顏色晦暗,每天大便次數增加還伴有體質下降就有可能是直腸癌。另外,一般人的肛門多有軟質皮贅,但短時間內如果皮贅突然增大并有壓痛感就可能是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
一旦發現自己出現了這樣的病癥,千萬不要忽視,更別想當然地以為過幾天就好了。非等到疼得受不了再去治,不但延誤了病情,還會加重治療的痛苦。不過,最好的治療就是預防,了解痔瘡的原因,并每年進行一次例行的肛門直腸檢查,以防患于未然。
溫馨提示:痔瘡雖然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疾病,而且在早期發作時,往往癥狀不太明顯或者經常反復,因此一些患者就放松了警惕。而在實際上,痔瘡經常出現的大便出血、腹瀉、便秘等癥狀,如果不及早治療,會對人體產生慢性消耗作用,影響到生命質量。所以,得了痔瘡疾病再想預防是沒用的了,及時治療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