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頭皮針的研究和發展
方氏頭皮針:有如“神來之手”
方氏頭皮針又叫“陜西頭皮針”,是已故陜西名老中醫方云鵬教授獨創的。他將整個頭部整體分為“伏臟、伏象、倒臟、倒象”4個部分和11大中樞,有別于傳統針灸的頭皮針理論,其治療體系形成20世紀70年代,并率先將這一療法應用于臨床。
方氏頭皮針認為頭為“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治,氣之精明”,頭皮層不僅存在一個已知的與全身氣血運行相關的系統,而且還存在著一個尚不為人知的全身高級調控系統,能調節全身的臟腑功能。針刺頭部穴位,可以產生“得氣”感反應。這種針感現象沿經絡傳至軀干、四肢,從而“引氣直達病所”和“氣至而有效”,起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方氏頭皮針三代相傳 治疾病顯奇效
第三代:周達君
周達君,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傳統療法科主任。臨癥喜針藥并重,善于治療各種疑難雜癥,如,中風后遺癥,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慢性咳嗽,頸椎病,腰椎病,月經不調,痛經等。
第二代:方本正
方本正,方云鵬之子,也是最好的弟子,也是最重要的助手,在他幫助下才完成資料整理與繪圖工作。方云鵬過世后,也正是他心系患者,醉心臨床,深入鉆研父親傳下的針灸知識,正式完成方氏針灸體系。
第一代:方云鵬
1976年,方云鵬老先生正式將自己創立的頭針治療體系命名“頭皮針”。在頭皮針的研究中,方氏提出的伏臟伏象理論,是對中醫臟腑辨證以及形象理論的深入發展。方氏頭皮針理論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方氏頭皮針的治療體系及取穴方法
方氏頭皮針的針灸治療體系
方氏頭皮針匯中醫陰陽全息理論,以及西醫大腦皮質功能體表投影定位為一體,以骨性標志為定位基礎,飛針進針,直達骨膜,具有定位精準、無痛、簡便、見效快等特點,對治療神經系統病,骨關節病療效顯著,對許多內科、外科、五官科疾病皆有較好的療效。
方氏頭皮針的針灸取穴圖
方氏針灸體系脫胎于傳統針灸體系而又有自己獨到的特點。它既有屬于新體針體系中的體環針,又有屬于微型針灸體系中的頭皮針、手象針及足象針。這樣,方氏針灸體系便建立了全身分布,疏而不漏的針灸取穴系統。
頭皮針治療的典型疾病
頭皮針與其他治療方法的不同之處
頭皮針是一種特殊的針灸療法,與其他傳統療法有很大的不同,臨床上,頭皮針治療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偏頭痛、中風、面癱等疾病有特效,對風濕等免疫系統疾病也有顯著療效。那么頭皮針與其他治療方法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對不少病種有獨到之功效?周達君在多年的臨床治療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理論,認為頭皮針與脈診要辯證,脈診對診斷疾病有重要的指導價值:直達病機,洞見病源;提綱攜領,匯聚諸證等特點。
針灸療法對神經系統的病有較好的療效,例如偏頭痛、面癱、中風等,而頭皮針除了上述病癥外,對風濕等免疫系統病也有療效。
視頻:廣東省中醫院周達君教授頭皮針治療疾病現場
廣東省中醫院周達君教授頭皮針治療疾病現場
頭皮針是一種特殊的針灸療法,與其他傳統療法有很大的不同,臨床上,頭皮針治療某些神經系統疾病如偏頭痛、中風、面癱等疾病有特效,對風濕等免疫系統疾病也有顯著療效。本視頻就是全程拍攝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科主任周達君教授為患者針灸治療疾病的全過程,通過本視頻可以給網友對頭皮針以及針灸療法一個更加清晰和感性的認識。
針灸療法在國外的發展和應用
“天線寶寶”變身“刺猬頭” 針灸也能提神醒腦
“她的頭上居然密密麻麻地扎了12根銀針,好夸張啊!”2012年11月25日廣州亞運會,當中華臺北隊的圍棋選手王景怡剛一落座,她就被韓國對手李瑟娥的滿頭銀針驚呆了。
對于棋手“針灸扎頭”的做法,中醫師介紹說,“這一辦法肯定有用,用長約五厘米的銀針刺激百會、四神聰等主要穴位,確實能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
不少網友擔心此舉會影響健康,但專家表示,“針灸扎頭部穴位還是比較安全的,因為人都有顱骨,平常的開顱手術都還要鉆子、錘子,可見其非常堅硬,一般的銀針不會有任何影響。”不過,“像后頸部的穴位就不能隨便用針灸,可能會有危險。”
策劃:劉曉
編輯:劉曉
監制:鄒蓮
合作:廣東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