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peb.net/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疫苗怎么打 ?
乙肝疫苗的注射方式:基礎免疫為打 3 次每次一針,以后假如再打加強針則一針就可。重點應用人群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兒,一部分是成年人。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后應盡快給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1 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兒童、成人都一樣), 1 個月后,再打 1 支, 6 個月后再打 1 支,一共 3 針,這種方案稱為 0 、 1 、 6 方案;現在新生的小孩都實行計劃免疫,免費接種,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對于小孩,一般入托前還要再做兩對半檢查,看有無抗體,如果沒有抗體就要再打一次加強針。
接種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項
( 1 )注射前必須將安瓶內的疫苗搖勻,變成透明乳白色。
( 2 )接種前詢問過敏史和病史,過敏性體質和患有變態反應性疾病者慎用。
( 3 )接種時間:新生兒第一針必須在出生后 24 小時以內接種,越早越好。如出生后 48 小時以后注射,預防效果降低。
( 4 )接種者如有發熱、嚴重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應暫緩接種。
新生兒必須接種乙肝疫苗
我國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區,全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 )攜帶率平均約 10 %(表面抗原攜帶者約 1 億人),全國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率高達 60 %(約有 6 億多人已被乙肝病毒感染過)。乙肝病毒感染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的有效制劑,是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我國乙型肝炎接種的關鍵人群是新生兒,所有的新生兒都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所以新生兒必須接種乙肝疫苗。
由于幼嬰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細胞的分化代謝處于幼稚階段,一旦乙肝病毒人侵,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細胞染色體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細胞,非但不受細胞和體液免疫的攻擊,而且能繼續增殖形成克隆,向肝癌方向分化。說明預防母嬰間乙肝病毒的傳播非常重要。經過多年的探索,當前國內外阻斷母嬰間乙肝病毒傳播的最佳措施是:乙肝病毒高效價免疫球蛋白( HBIG 參與乙肝疫苗的結合使用。
( 1 ) HBIG 的被動免疫預防:乙肝表面抗體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保護性抗體。采用乙肝表面抗體陽性人血液制備成乙肝免疫球蛋白,給新生兒或幼嬰注射,可使機體迅速獲得被動性保護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中的乙肝表面抗體可中和人侵的病毒,清除病毒,使新生兒免受感染。每毫升含 200 單位以上者可稱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但目前國內生產的乙肝病毒高效價免疫球蛋白,每毫升內多數只含 100 單位;因此計算用量時應按每公斤體重注用 0.075 毫升~ 0.2 毫升推算。
( 2 )乙肝疫苗的主動免疫預防:目前有血源性乙肝疫苗、乙肝多肽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乙肝疫苗等。 1986 年以來我國生產的血源性乙肝疫苗的效果與美、法、日制品比較,生物效價、安全性、阻斷效果均相仿,而費用要比進口疫苗價廉得多。目前國產的乙肝疫苗已實現了高免疫源性、高純度、優質高產,質量已達國際水平。
研究發現,人體肝細胞用乙肝病毒感染后 3 日,就能在細胞核內檢出乙肝核心抗原。而單劑量乙肝疫苗注射需 4 日后循環抗體才迅速生長。因此單用乙肝疫苗時,在人工自動免疫建立之前,如已經入侵的乙肝病毒就可能在肝細胞內建立了繁殖的基地。所以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同時乙肝 e 抗原陽性攜帶者母親所生的子女在出生后應及時給予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在被動阻斷的基礎上同時注射乙肝疫苗,就可減少乙肝病毒提前“著陸”的可能性。
出生后 48 小時內注用 HBIG ,與乙肝疫苗 0 、 1 、 6 方案(出生時、生后 1 月、 6 月各注射 l 次)結合至少可使 70 %~ 90 %的嬰兒免受其母體乙肝病毒的侵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