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不可否認,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之一,幾乎適合每個年齡段的人群。堅持走路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又能愉悅身心和釋放壓力,最大程度降低全因死亡幾率。不過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走路方式,特別是走路、姿勢強度以及速度等。
走路健身需要掌握哪些?
1、走路姿勢
首先端正好走路姿勢,抬頭挺胸,下巴稍微抬起來,眼睛看向前方;走路時緩慢抬腿且邁腳,依據腳跟和腳掌以及腳趾的順序著地,保證踩穩之后再讓另一腳抬起來。走路過程中手臂應自然下垂,然后跟隨著身體自然擺動,擺動幅度約30~45度左右。
2、走路強度
成年人保證一天走路達到6000~7000,這算是中等強度的運動。保證健康的前提下,身體素質良好的成年人,運動時心跳可達到120~180下;超過45歲的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運動時心跳需達到170減年齡。就拿50歲的人舉例子,走路時心跳應達到每分鐘120次,運動以身體稍微出汗為宜。
3、走路速度
研究表明,走路速度越快,壽命就越長。一分鐘走路大于100步,這被稱為走路快,可以通過走路時說話來測量步數。若走路時能大聲唱歌,提示步速太慢和強度太??;呼吸稍微困難,不過能正常交流,說明速度適中;說話時氣喘吁吁,提示速度太快。
4、步幅
由于每個人的身高不同,步幅也有很大的差異,盡量在65厘米左右。
5、走路裝備
選擇一雙合適大小的軟底跑鞋,能減輕走路時腳底承受的壓力,又能保護腳踝關節,防止受到損害;穿純棉寬松的襪子、寬松的運動服。隨身攜帶白開水或淡茶水,少量多次喝水,這樣能避免脫水。
哪些走路方式是錯誤的?
1、步子邁得太大
走路時邁步大,腳掌緩沖力比較差,易導致關節損傷,并不適合膝關節較差的人。若是快步走,可適當地增加步幅,不過必須保證腳著地。
2、腳掌拖著地走路
不少人走路時就如同抬不起腳來一般,腳一直拖著地,直接全腳掌著地,不僅僅影響個人形象,而且也會損害關節和肌肉以及足弓。日常生活中時不時地做踮腳動作,這樣能提高小腿和腳踝的力量。
3、八字步走
八字步走路可過度磨損髖關節以及膝蓋,輕則并不會影響身體健康,重則還需積極配合醫生調整。
溫馨提示
總而言之,在走路方面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小細節。走路時一定要保持身體站直,不能左右歪斜,也不能向前或向后歪斜,以免導致背部疼痛,影響走路速度。平時走路時必須改掉身體傾斜的壞習慣,通過俯臥撐或仰臥起坐的方式提高腹部肌肉力量,利于身體站得直。除此之外,走路時間應安排在傍晚,只要走路過程中有任何不適需立馬停止。
(責任編輯:黃昕晨 )
美國政府向國內的成年人建議,每周至少要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健步走就屬于這個范疇。每周5次,每次30分鐘,或者每天21分鐘,……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