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走路是老少皆宜且最為健康的運動方式,只要每天抽出10分鐘時間快步走就有益于身體健康,緩解一整天的疲勞,感覺全身心暢快無比。但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但有的人因為走路而膝蓋報廢,這到底是為什么。
為什么走路會走廢膝蓋?
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可出現退行性改變,軟骨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只要掌握正確的走路方式,就能為軟骨提供足夠營養,讓其得到鍛煉,防止膝關節蛻變。通過走路能活絡筋骨,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預防靜脈曲張和三高,幫助緩解壓力。但過度走路或錯誤的方式會使得腿部肌肉疲勞,增加對膝關節磨損,尤其是半月板損傷和韌帶斷裂的患者,膝關節不穩,過度運動會使得病情加重。
走路鍛煉應注意什么?
1、選擇好走路環境
研究表明,經常在公園散步的人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動脈血管也逐漸軟化;但沿街散步的人肺功能改善比較微弱,動脈血管硬化越來越嚴重。因為街道空氣污染嚴重,空氣中漂浮著很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走路時呼吸速度會加快且加深,使得以上有害物質跟隨呼吸進入體內。所以一定要選對走路環境,應選擇公園或操場上。
2、掌握走路姿勢
走路時彎腰駝背,非但不能起到鍛煉效果,反而會損傷軟組織。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走路方式,做到抬頭挺胸收腹,雙手臂跟隨著身體自由擺動,這樣能讓全身經絡都能得到活動。但走路時彎腰駝背無法讓靜脈得到舒張,各個器官得不到足夠的供氧。另外,脊柱彎曲可發射到大腦,使得人們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導致大腦過度疲勞,甚至會降低睡眠質量。
3、走路前做熱身
快步走屬于中等強度運動,運動前必須有5~10分鐘的熱身,如原地踏步走或伸展四肢等,提前讓身體進入預熱狀態,能幫助打開身體各個關節,避免運動過程中肌肉和韌帶拉傷。
4、選對走路時間
很多人習慣晨起后立即外出走路,認為早晨空氣清新,利于身體健康,其實這是錯誤的。有陽光時植物才進行光合作用,夜間根本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早晨沒有新鮮的氧氣,空氣中卻存在太多二氧化碳,太早運動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其實最佳的走路時間應該是傍晚,約15:00~17:00間。另外,飯后不能立馬運動,因為一頓飽餐后大部分血液流入胃腸道,參與食物消化和吸收,但飯后立即運動會使得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導致心梗,運動時間應安排在飯后一個小時。
溫馨提示
別看走路是簡單的運動項目,但也有很多注意的小細節,沒有把握走路的方法和要領,非但不能起到健身效果,反而會引發副作用。走路時應穿合腳的運動鞋和舒適的運動裝,運動前中后少量多次喝水,選擇人流量少、通風且空氣較好的環境走路。
(責任編輯:勞敏聰 )
走路是健康的有氧運動,方便簡單,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控制,同時也是非常安全的運動健身項目。但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詳細>>
多項研究表明,久坐有害身體健康,適當運動有助于減輕這種傷害。最近,發表在美國腎臟病學會臨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坐1小時就站起來活動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