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通常和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循環血量改變以及動脈血壓升高等原因有關,應該根據具體原因進行治療。
1、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如果平時經常大量飲水,或者經常吃利尿的食物、藥物等,例如西瓜、冬瓜以及呋塞米片、氫氯噻嗪片等,可能會使尿液稀釋,使尿量增加,導致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引起血漿晶體滲透壓降低,出現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的情況。建議患者適當減少飲水量,避免進食利尿的食物,并遵醫囑及時調整用藥,改善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的情況。
2、循環血量改變:如果機體的循環血量發生了改變,當血量減少時,其動脈血壓會逐漸升高,從而刺激頸動脈竇的壓力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釋放,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建議患者到醫院就診,明確是否出現血管狹窄,明確診斷后需要及時戒煙戒酒,保持低鹽、低脂飲食,遵醫囑選擇阿司匹林腸溶片、硫酸氫氯吡格雷片等藥物進行治療。
3、動脈血壓升高:高血壓的人群,可能會出現動脈血壓明顯升高,也會使動脈血壓升高,造成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建議患者減少劇烈運動的次數,保持良好的心態,對于血壓升高的患者,可遵醫囑口服硝苯地平緩釋片來降低血壓。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文章關鍵詞:
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兩種重要激素,兩者的區別通常在于對人體的作用不同。 醛固酮屬于類固醇激素,可以加速腎臟對身體代謝過……詳細>>
兒童遺尿癥俗稱尿床,通常指小兒在熟睡中不自主地排尿。很多家長以為尿床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發育未熟行為,不加以重視。其實,兒童遺尿癥是一種常見……詳細>>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