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摘要: “腫瘤只是切掉就好了嗎?”其實不然。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輔助免疫治療投入到臨床一線治療當中,并給患者帶去了新的希望。得知自己確診了肺癌,患者一直堅持免疫化療加手術治療,歷時21個月,終于走出了癌癥的陰影,迎來了煥然一新的另一個自己。
基本信息:男,55歲
疾病類型: 肺鱗癌(cT4N1M0 IIIA期)
就診時間:2020年10月
治療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治療方案:免疫+化療+手術+免疫+化療
治療周期:21個月
治療效果:病灶縮小,療效評估有效
一、初識患者
第一次見到這位患者的時候,我印象深刻。他拿著在外院做的報告單,一邊來咨詢我一邊咳嗽,“醫生,我咳嗽有些日子了,不僅咳嗽,喉嚨里還有痰,卡著怪難受的,一定要咳出來才感覺舒服一點”。我再仔細問他具體咳多久了,他想了好一會才說有4個多月了,之前做過胸部CT、全身PET-CT,結果提示右上肺見1個巨大腫塊,約為7.2*5.7cm,密度不均,伴分葉、空洞及胸膜凹陷征,實性部分代謝增高,考慮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且出現淋巴結轉移灶。診斷已經很明確了,我對他說,可以準備準備接下來的治療了。
治療前的CT結果
二、治療經過
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我給他初定的治療方案是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手術+術后輔助治療。開始患者并不理解為什么治療要這么復雜,他認為“腫瘤不是切掉就行了嗎”,我耐心跟他解釋,盡管肺癌患者接受了根治性切除術,但所有的術后患者都存在復發轉移的風險,因此有必要加入新輔助或輔助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患者接受并認同治療方案后,開始正式治療。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為免疫+化療3個周期,使用藥物方案為PD1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鉑,3程化療下來,患者復查胸部CT示右肺上葉近肺門旁占位性病變,較前明顯縮小,現大小約為4.9*4.2cm,縱隔、右肺門多發淋巴結部分較前縮小,同時發現新增1個結節。一周后行全麻胸腔鏡下右肺上、中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病理診斷為角化型鱗狀細胞癌(中分化)。手術評估了新輔助免疫治療的效果:平均殘留腫瘤細胞約7%,主要病理緩解(MPR),未見脈管內癌栓及神經侵犯。
我們把這個好結果告訴患者后,患者表示很高興,并且大大增強了接下來治療的信心。考慮術前新輔助免疫治療和手術治療有效,繼續予以患者術后輔助治療,PD1單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鉑治療3個周期。
術中病理所見
三、治療效果
最后一次治療后做胸部CT檢查結果顯示,右肺上葉肺癌根治性切除術后改變,殘余右下肺少許慢性炎癥,殘余右肺下葉數枚實性微小結節,考慮為炎癥,大致同前,未見癌改變,前列腺、雙腎等未見明顯異常。抽血指標癌胚抗原1.74ng/mL,糖類抗原CA-125為21.11U/ML,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0.85ng/ml,均在正常范圍內。歷時21個月的治療,患者咳嗽咳痰的狀態得到明顯改善,治療效果很好,橫在患者心上的大難題終于得以解決。
治療后的CT圖
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1. 注意遠離二手煙環境,避免接觸汽車尾氣,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居室空氣清新。
2. 適當活動,增強體質,有助于肺功能恢復,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等比較舒緩的運動。
3. 關注身體變化,如出現胸部疼痛、劇烈咳嗽、發熱、痰中帶血等癥狀,應立即就醫。另外要遵醫囑定時復查肺功能。
五、醫生感悟
臨床行醫看到不少患者因為不了解治療的意義從而放棄治療的,每次我都會極力說服他們,堅持治療,病魔總有被降服的一天。隨著醫學知識的普及,大眾慢慢了解并接受新輔助免疫治療,盡管如此,患者們還是得知道,接受新輔助免疫治療后,解剖切除術加縱隔淋巴結清掃術仍是治療肺癌的標準術式,不同的是,免疫治療后的手術結果,對患者來說是一個好的希望。
(責任編輯:陳添許 )
摘要:患者在最開始出現咳嗽、氣促的癥狀時并不重視,也沒有及時就醫,因此延誤了肺癌的治療;如果能夠早點重視,說不定CT查出肺內占位時,腫瘤……詳細>>
2015年8月14日-16日,“第九屆‘CSCO-南方’腫瘤生物治療與分子靶向治療論壇暨第十四屆全國腫瘤綜合診療新進展研討會”于廣州市廣……詳細>>
雖然在近些年生活質量提高,但是很多人的身體健康都受到威脅,其中癌癥的發病率是極其高,很多人一說起癌癥就感覺到害怕,他們很多認為只要患上癌……詳細>>
肺癌是一種慢性缺氧性疾病,在患者的肺部出現感染、腫瘤、結節等情況時,會使肺部發生慢性缺氧,當各種誘因無法解除時,患者的肺部功能會逐漸萎縮……詳細>>
從12月17日剛結束的的2017年CSCO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會上,家庭醫生在線編輯獲悉,國內首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有望在2018年獲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