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敬運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獲國務院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津貼;曾任中國生理學會教學委員會委員、心血管生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生理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曾任中山醫科大學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生理研究所副所長和基礎學院副院長。廣東省511工程“科學與技術帶頭人”,“廣東省511工程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曾被評為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學術帶頭人。《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中國動脈硬化雜志》、《生理科學進展》編委和曾任《中山醫科大學學報》的常務編委;參加衛生部規劃教材生理學第四版、第五版的編寫;“家庭醫生” 下半月版和“人人保健”雜志的主編。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衛生部基金、廣東省科委基金、廣東省“五個一工程重點實驗室”基金和中華醫學會基金(CMB)等6項;發表學術論文90多編。譯著和參編專著10部;獲國家教和省委科技進步獎兩項;培養了博士生9名、碩士研究生20名,CMB國內訪問學者7名和指導博士后1名。在報刊雜志上發表了大量科普文章。
從事生理學教學和教學改革工作,被學生評為“學生心中好老師”,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曾獲國家教委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國家級),廣東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