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規劃
1955年10月出生于安徽長豐縣,中國共產黨員,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1978年7月畢業安徽醫科大學;1981年9月~1989年7月師從著名胃腸外科專家王吉甫教授攻讀碩士及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留任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講師。1993年12聘為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副教授。1996年12月聘為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外科教授。1997年被批準為博士研究生導師,并于1991年1月~1992年11月到瑞典Huddinge醫院器官移植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1999年至今先后擔任中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院長職務。
廣東省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器官移植學會常委、肝移植學組副組長;中華外科學會常委、外科手術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廣東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長;廣東省肝臟疾病研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新醫學雜志》主編;《中華消化外科雜志》副主編;《中國實用外科雜志》副主編;《中華普通外科文獻雜志》副主編;《中華外科雜志》編委;《中華器官移植雜志》編委;《中華顯微外科雜志》編委;《中華肝膽外科雜志》編委;《中華普通外科雜志》編委;《腸外與腸內營養雜志》編委;《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編委。
研究方向以肝臟、胰腺移植為主。曾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衛生部、廣東省科委、省衛生廳等多項基金資助。近幾年發表與肝、胰移植有關文章數十篇,研究課題“原位肝移植治療終末期肝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獲1997年廣東省科委科技成果一等獎;“原位肝移植術后的監測”獲2002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原位肝臟移植的系列研究”獲2003年度廣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4 年國家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 2005 年第二屆中 國 醫師獎, 2005 年獲廣東省丁穎科技獎, 2006 年度獲中國醫院優秀院長獎, 獲 2005-2006 年度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
陳規劃院長在多年肝移植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發明了“附加腔靜脈整形的改良背馱式肝移植”手術方式,對于提高肝移植手術的安全性,減少手術出血,縮短手術時間和普及肝移植技術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該手術方式已在國內50多家醫院推廣并應用,得到了移植界同行的肯定和好評。作為副主編出版專著有《臨床肝臟移植》、《肝臟移植理論與實踐》、《胃腸外科》、《門診外科疾病診斷與治療》等專著,主編衛生部視聽教材《原位肝移植》(人民衛生出版社),獲2002年第四屆全國優秀教育音像制品三等獎。《器官移植的基礎理論與實驗方法》(人民衛生出版社)正在編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