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愚 主任醫師教授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
胸部腫瘤外科的臨床工作及臨床研究,在肺癌、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方面有較深入臨床經驗。
醫生介紹
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胸部腫瘤的診治30年,在胸部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方面有較深入臨床經驗。兼任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理事長,中國CSCO執行委員,《中國肺癌雜志》常務編委。1988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醫學系后開始在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科任職,并于1997年赴澳大利亞皇家Adelaide醫院進修。
近年來在Lung Cancer、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Clinical Lung Cancer、The Breast Journal,Cancer, 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發表20多篇臨床研究論文。在肺癌、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承擔多項國家、省級的科研課題,至今已在國內外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20多篇為III期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方面的研究。近年來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活躍,其中“完全切除的IIIA-N2期腦轉移高危的NSCLC患者輔助化療后預防性腦放射對比觀察的III期臨床研究”的成果于201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50屆年會上作為Poster Highlights部分展示,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肯定;“IIIA-N2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培美曲塞聯合卡鉑輔助化療后續用對比不續用吉非替尼的II期臨床研究”在2013年ASCO第49屆年會上作為Poster Discussion部分展示;“晚期EGFR突變野生型和EGFR FISH陽性的肺腺癌厄洛替尼對比培美曲塞作為二線治療的II期臨床研究”和“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肺腺癌新輔助培美曲塞聯合卡鉑加用貝伐單抗的II期臨床研究”在2013年第15屆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均作為Poster展示。
學術兼職:
中國抗癌學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學會臨床腫瘤協作協會委員
《中國肺癌雜志》常務編委
《循證醫學》《腫瘤學雜志》編委
《中國腫瘤臨床》《癌癥》特邀審稿
學習工作經歷:
1982年~1988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醫療系
1988年至今: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科任職,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副教授、教授
1997年赴澳大利亞 皇家 Adelade 醫院進修
主要研究方向:
胸部腫瘤的診治,肺癌、乳腺癌多學科綜合治療
承擔科研課題情況:
1.中山醫大科研基金:樹突狀細胞介導淋巴細對非小細胞肺癌殺傷作用的研究
2.廣東省科學重點公關項目基金:I、II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性樹突狀細胞介導的生物治 療
3. 廣東省科學重點公關項目基金: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術后預防性腦放射
4. 國家科技廳項目分題:早期肺癌篩查方法研究
獲獎情況:
1. "提高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手術生存率的系列研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2001-醫-2-005-R03)
2."非小細胞肺癌縱隔淋巴結跳躍性轉移的研究"獲第七界中國肺癌年會優秀論文獎。
3."新輔助化療對ⅢA 非小細胞肺癌手術安全性的影晌"獲中國抗癌學會2000年抗癌大會優秀論文獎
詳細»
- Q:
- A:
你好;早期肺癌常見的癥狀有很多,常表現為突然咳血痰,或痰中反復帶血,胸痛,或者低熱等,有時做影像檢查可發現異常陰影。如果出現這些情況可以盡快到醫院檢查治療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