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華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
小兒白血病、淋巴瘤、腦瘤以及其他實體腫瘤的化療、CART細胞治療以及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小兒血小板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粒細胞減少、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噬血細胞綜合征、朗格罕細胞組織細胞增生癥等疾病的診治。對于嬰幼兒巨大血管瘤、卡梅綜合征、兒童過敏、支氣管哮喘和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有豐富的診治經驗。
醫生介紹
兒科中心副主任、小兒血液科/小兒普內科主任、 醫學博士、 副主任醫師、 碩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首都醫科大學兒科專業本科畢業,2005年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現任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兒科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
國際兒科腫瘤協會(SIOP)會員、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兒科臨床藥理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兒童用藥評價分會常委、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腫瘤組委員、中國女醫師協會兒科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委會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小兒血液腫瘤分會的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分會血液組委員、廣州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兒童危重病學分會血液與腫瘤組副主任委員。《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兒科藥學雜志》等雜志編委。參與編寫了《兒童TDM指南》口袋書、《兒科治療藥物監測與合理用藥》的副主編。承擔或參與的省部級課題13項,在中英文期刊公開發表論文40余篇。獲得“南粵巾幗好醫師”“嶺南名醫”“廣東醫院最強科室之實力中青年醫生”“羊城好醫生”等多項榮譽稱號。詳細»
- Q:
- A:
你好:提高機體抵御腫瘤的免疫力能夠幫助提高和加強機體免疫系統與腫瘤斗爭。我們目前所面臨的腫瘤防治工作重點應首先關注和改善那些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因素,例如戒...詳細»
- Q:
- A:
你好:嬰兒血管瘤的類型非常多,治療方法也各有不同,包括鮮紅斑痣、毛細血管瘤、草莓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蔓狀血管瘤、肝血管瘤、淋巴血管瘤等這些...詳細»
- Q:
- A:
混合型血管瘤通常在嬰兒出生時即有,在前6-10月之間病情發展為迅速,隨著瘤體的不斷增生擴展,還會向周圍皮膚及深部組織侵犯,海綿狀血管瘤、混合性血管瘤、蔓狀血...詳細»
- Q:
- A:
你好:一般來說嬰兒的血管瘤可以不予處理。因為有一部分是會慢慢消失的。目前的治療方法有外殼切除、放射治療、激素治療、低溫治療、激光治療、硬化劑注射等。等孩子大...詳細»
- Q:
- A:
早產兒和足月兒的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經常表現為早產兒體重偏輕、內臟器官發育不完全、比較容易出現肺部感染等情況,有一些早產兒還比較容易患上病理性黃疸。有很多早...詳細»
- Q:
- A:
你好:可以通過視覺追蹤紅球或人臉檢測,嬰兒仰臥頭在正中位,用直徑10cm紅球,在距離嬰兒眼前20cm處輕輕晃動引起寶寶注意。然后慢慢向左、右弧形移動,觀察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