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川 主任醫師教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肥胖與代謝病外科
通過微創的腔鏡手術治療重度肥胖癥與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甲狀腺疾病(特別是經口腔前庭/經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胃腸道腫瘤(特別是低位直腸癌保肛門手術)、腹壁疝、肝膽脾胰疾病方面,開展了完全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等很多高難度的腹腔鏡外科手術,部分手術為國內首先開展,如甲亢/甲狀腺腫瘤手術、完全腹膜外腹股溝疝修補術、肝葉切除治療肝內膽管結石術、膽總管切除肝管空腸R-Y吻合術、全胃切除術、全結腸切除術、胃底賁門癌根治術、胃旁路手術、橫結腸癌切除術、直腸懸吊術、脾部分切除術、膈疝修補術等腹腔鏡微創手術。特別是腔鏡甲狀腺手術。
醫生介紹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華僑醫院)副院長、肥胖與代謝病外科中心主任、二級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暨南大學潤良微創外科研究所所長主要成就:精準微創減肥手術治療肥胖與糖尿病等代謝病;頸部無疤痕的經口腔前庭或乳暈入路腔鏡甲狀腺手術治療各種甲狀腺疾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王存川教授在腹腔鏡減肥與糖尿病等手術、腔鏡甲狀腺手術、腹腔鏡結直腸癌手術(特別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腹腔鏡胃癌手術、腹腔鏡疝修補手術、腹腔鏡肝切除手術、腹腔鏡膽道手術和腹腔鏡胰脾手術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并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00年以來主辦或承辦了50余次學術會議或學習班,包括全國腹腔鏡胃旁路手術治療肥胖癥與2型糖尿病高級學習班、全國腔鏡甲狀腺手術高級學習班、腹腔鏡外科手術操作學習班及腹腔鏡胃腸手術學習班等。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10余部,已發表學術論文(包括SCI論文)300多篇。已指導培養博士后、博士、碩士研究生近百名,目前在讀研究生20余名。
為推動我國肥胖與代謝病外科發展,2014年在王存川教授推動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中華醫學會主辦、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承辦、中華醫學會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國內首家專業于肥胖與代謝病臨床與基礎研究的專業性學術期刊《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創刊,王存川教授任總編輯,編輯部設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學術任職
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肥胖與糖尿病外科醫師委員會(CSMBS)主任委員衛生部普外科內鏡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廣州)主任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培訓基地主任
中華肥胖與代謝病卓越外科學院 院長
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腹腔鏡與內鏡外科學組委員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微創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腔鏡內鏡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微創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學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分會常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胃腸外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肥胖與代謝病電子雜志》總編輯
《腹腔鏡外科雜志》副總編輯
美國代謝與肥胖外科學會(ASMBS) 海外會員
國際肥胖與代謝病外科聯盟(IFSO)會員/亞太區執行委員/中國區主席
國際外科醫師學院 院士(FICS)
國際腹腔鏡內鏡醫師學會會員
亞洲太平洋地區疝學會會員
主研方向
1.肥胖及相關代謝性疾病的微創手術治療。2.胃腸道腫瘤和其他胃腸道疑難疾病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3.甲狀腺腫瘤、甲亢、結節性甲狀腺腫、甲旁亢等疾病的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4.腹股溝疝、腹壁切口疝、膈疝、食管裂孔疝等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獲獎情況
2015年4月獲“羊城好醫生”稱號;2013年,健康總評榜最受歡迎在線名醫獎;
2013年,第30屆美國代謝與減重外科學會年會“優秀海報獎”;
2013年,第99屆美國外科醫師學院年會“卓越科學海報獎”;
2013年,榮獲“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
2013年,所培養的多位博士及碩士研究生獲得國家/港澳臺研究生獎學金;
2011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頒發的內鏡微創名醫獎;
2010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頒發的內鏡杰出貢獻獎;
2009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頒發的中國內鏡杰出領袖獎;
2008、2006、2005、2004年分別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頒發的第五、三、二、一屆全國恩德思獎;
2007年,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9年度《擴大腹部外科疾病的腹腔鏡手術適應癥的臨床研究》、2005年度《頸部不留疤痕的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分別獲醫院醫療成果一等獎。詳細»
- Q:
- A:
你好:如果直腸腫瘤沒有轉移,或者單部位的轉移能手術盡量手術治療。手術是根治癌癥的辦法。如果已經多部位轉移或者身體很虛弱,年齡過高就無法承受手術打擊,就很難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