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平 主任醫師教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疼痛科
帶狀皰疹神經痛、肩周炎、膝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及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疼痛及慢性頑固性疼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采用藥物、無創及微創相結合的多模式特色綜合治療體系,安全、快速地對每位患者進行個體化治療。
醫生介紹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疼痛科主任及學科帶頭人,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嶺南名醫,羊城好醫生,南粵巾幗好醫師,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從事急、慢性疼痛診療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30多年。在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主要研究方向:急慢性疼痛性疾病的分子機理與治療。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10項,發表SCI收錄論文50多篇, 其中影響因子大于3分的29篇,大于5分的7篇。
學術任職
廣東省、廣州市疼痛學會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神經病理性疼痛學組組長,廣東省醫師協會疼痛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神經病理性疼痛學組組長,廣東省醫院協會疼痛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粵港澳大灣區疼痛專科醫師聯盟副主任,廣東省疼痛質控中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各種急慢性疼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肩周炎、膝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及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疼痛及慢性頑固性疼痛的治療和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套特色醫療和研究方案。
獲獎情況
2010年獲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1年獲暨南大學師德標兵,
2012獲暨南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首屆梁仲景臨床醫學科學獎二等獎。
2008年至2012年連續5年被評為第一臨床醫學院科研或教學先進個人。
學術論著
發表SCI收錄論文40多篇, 其中影響因子大于3分的21篇,大于5分的5篇,單篇影響因子最高達8.5分。詳細»
- Q:
- A:
您好,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1)年齡:年齡越大,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可能越大;(2)性別:女性更易發生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3)急性...詳細»
- Q:
- A:
您好,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微創技術主要包括(1)硬膜外腔自控鎮痛術;(2)脈沖射頻技術;(3)脊髓刺激術;(4)經皮外周神經刺激術。詳細»
- Q:
- A:
您好,治療帶狀皰疹神經痛的藥物主要類型:(1)鎮痛藥物治療:非甾體類抗炎藥如扶他林、美洛昔康等。(2)神經營養藥物治療:維生素B12及B1可、谷維素、甲鈷胺...詳細»
- Q:
- A:
您好,抗帶狀皰疹病毒的藥物主要有阿昔洛韋、伐昔洛韋、泛昔洛韋,這些是目前治療帶狀皰疹首選的抗病毒藥物。抗病毒藥物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對癥治療,如外用阿昔洛韋軟膏...詳細»
- Q:
- A:
您好,播散型帶狀皰疹是指,病毒經血液播散產生廣泛性水痘樣疹并侵犯肺和腦等器官,臨床表現為在帶狀皰疹出現幾日后,皰疹播散至全身,可合并肺炎、腦膜腦炎等嚴重并發...詳細»
- Q:
- A:
您好,帶狀皰疹出疹期間主要臨床表現是,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持續1~3天后,疼痛的患處出現粟粒至黃豆大小的丘疹,繼之迅速變為水皰,皮損沿某一周圍神經...詳細»
- Q:
- A:
您好,帶狀皰疹出疹前可有輕度乏力、低熱、納差等全身癥狀,患處皮膚自覺灼熱感或者神經痛,觸之有明顯的痛覺敏感,持續1~3天,亦可無前驅癥狀即發疹。詳細»
- Q:
- A:
您好,帶狀皰疹好發部位依次為胸部(肋間神經):50%以上;頸部(頸神經):10-20%;頭顱部(三叉神經):10-20%;腰骶部(腰骶神經支配區域):2-7...詳細»
- Q:
- A:
您好,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指帶狀皰疹皮疹消退后,神經痛仍持續存在的疾病,疼痛常持續超過1個月,是一種難治性的頑固性神經病理性疼痛,是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并發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