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林 主任醫師教授
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內科
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壓、心肌病的診治,尤其是導管消融術治療各種心動過速。
醫生介紹
醫學博士, 心內科主任醫師,華南理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中山大學臨床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主要從事心血管臨床和醫學研究工作。自1990年開展經導管射頻消融治療快速性心律失常,組建了我院心律失常導管射頻消融和起搏治療專業組。至今已治愈10000多例各種心動過速病人,2012年完成射頻消融術超過2000例,置入起搏器650例。1999年率先在國內應用心電三維電解剖標測技術,開展復雜心律失常(如房速、房撲、房顫和室速)電生理標測定位和指導射頻消融臨床研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電生理標測和射頻消融臨床研究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獲得國內同行專家的認可與好評。與此同時開展基礎電生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于1998年建立了膜片鉗(Patch Clamp)實驗室,應用膜片鉗技術、分子生物學和基因技術研究心律失常的發生機理和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作用機制,特別是系統開展了RAAS系統和炎癥與房顫發病機制研究。同時也從事心肌病、慢性心衰機制和β阻滯劑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主持開展房顫射頻消融、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療、CRT植入、ICD植入、內外科雜交治療心律失常等。2008年開始在本院開展Ensite3000 Array標測系統指導下的室早、室速的射頻消融,取得科技廳項目,開展RAS、炎癥與房顫相關性的研究及不同類型房顫的綜合治療臨床研究,并在2009年、2010年繼續上述方向的系列研究,啟動合并多重危險因素的慢性房顫患者藥物干預的多中心臨床研究。近三年來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險分層、綜合治療方向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進展,與其他機構一起申報了國家“十二五”課題。1996年被評為廣東省衛生系統“九五”期間“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998年至2007年當選為第八、九屆廣東省政協委員,200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專家津貼,2004年獲廣東省“名醫工程”項目,2006年獲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1項,2009年獲“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2010年獲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2011年獲中國心臟電生理杰出貢獻獎。
承擔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射頻消融導管研制》課題,取得了新型復合端電極、多硬度漸變復合電生理標測和消融導管的設計和制作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生產空白。主持完成《國產與進口射頻導管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國內多中心研究》;國產電生理標測電極導管和射頻消融導管的上市,為衛生部同類產品的招標降價(近20%)起了重大作用。主持的《特發性流出道室心律失常的研究》獲國家“十二五”支撐計劃資助。他擅長治療各種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在心律失常的導管消融治療方面有很高造詣。
學術任職: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常委、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常委、廣東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學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常委、廣東省介入性心臟病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絡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心臟學院(ACC)Fellow、歐洲心臟協會(ESC)Fellow、任《中國實用內科雜志》副總編,《嶺南心血管病雜志》中英文版副主編,《中華醫學雜志》(中、英文版)、《中華心血管病雜志》、《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中國介入心臟病學雜志》、《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等雜志的編委。
詳細»
- Q:
- A:
你好:起效快、半衰期短。NOACs達峰時間基本在4h以內,能夠快速發揮其抗凝作用,因此與華法林不同,在應用初期不需肝素類藥物的橋接。相互作用少、效應劑量變化...詳細»
- Q:
- A:
你好:因為房顫時心房喪失收縮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內淤滯而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可隨著血液至全身各處,導致腦栓塞(腦卒中)、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詳細»
- Q:
- A:
你好:心肌缺血心率會更快,大部分病人心率會更快的。在高度二尖瓣狹窄的患者,房顫發生在心率增快時可以并發肺水腫。在房顫發作的最初幾分鐘內,有時會因心搏量突然減...詳細»
- Q:
- A:
你好:房顫的治療有三大方案:一是通過藥物、射頻消融微創手術或外科手術將病人房顫的心率轉化至正常心率。二則是在患者手術轉化失敗或不能手術治療的基礎上,使用控制...詳細»
- Q:
- A:
你好:如何預防房顫病人的血栓栓塞,主要還是抗拴治療,目前有抗血小板藥物,比如說阿司匹林,還有比較常用的一直在用的抗凝藥物華法林,現在有3、4種在國內上市新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