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白莉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
擅長小腸鏡、膠囊內鏡及超聲內鏡,主要研究方向為炎癥性腸病、罕見病及小腸疾病。
醫生介紹
從事消化內科臨床工作近30年,對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罕見病(遺傳性血管性水腫、IgG4相關性疾病、家族性地中海熱、糖原累積病等)及自身免疫性腸病、乳糜瀉、PD-1相關免疫性腸炎、蛋白丟失性腸病、P-J綜合征(黑斑息肉病)等小腸疑難疾病的診斷治療有較豐富的經驗,1994年畢業于中山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畢業后一直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工作,2005-2006年到香港威爾斯親王醫院進修,2007年獲中山大學內科學博士學位。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心理協作組委員;2.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膠囊內鏡協作組委員;3.廣東省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炎癥性腸病學組副組長;4.廣東省醫師學會消化內鏡學醫師分會小腸內鏡專業組副組長;5.廣東省醫師協會消化科醫師學分會委員;6.中華炎性腸病雜志青年學術組副組長
- Q:
- A:
膽囊內多發性膽固醇結晶是超聲檢查的報告結果,其實就是膽結石,膽囊力的結石和腎臟里的結石成分不一樣,膽囊里一般都是膽固醇結石,而腎臟里多是草酸鈣結石。膽囊里的...詳細»
- Q:
- A:
急性腸炎患者能吃少量面包,飲食需注意多方面,如食物選擇、液體攝入、進食方式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br...詳細»
- Q:
- A:
患上Barrett食管,應注意飲食、檢查、治療等方面,包括調整飲食結構、定期復查、藥物治療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不宜自行...詳細»
- Q:
- A:
右側腹部疼痛,按壓后緩解,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引起的:<br/>1.肌肉拉傷:過度運動或姿勢不當可能導致肌肉緊張,按壓可暫時減輕張力。<br/>2.腹壁炎癥:...詳細»
- Q:
- A:
吃得多卻不上廁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比如飲食結構不合理、缺乏運動、腸道蠕動緩慢、腸道疾病、精神心理因素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詳細»
- Q:
- A:
便秘型結腸炎是炎癥性腸病,病因不明。治療包括藥物、飲食調整等。具體有調整腸道菌群、使用抗炎藥、改善生活習慣等。一旦身體出現不適,應立刻就醫,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詳細»
- Q:
- A:
胃脹老打嗝可能由飲食不當、胃部疾病、情志因素、胃動力不足、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br/>...詳細»
- Q:
- A:
大便是水狀可能由飲食不當、腸道感染、腸道疾病、藥物副作用、內分泌疾病等引起。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br...詳細»
- Q:
- A:
膽壁粗糙、總膽固醇和膽紅素異常以及肝區疼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不排除肝炎,但需進一步檢查明確。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詳細»
- Q:
- A:
幽門螺旋桿菌C13和C14呼氣試驗的區別,包括安全性、適用人群、檢測準確性、操作便利性、檢測成本等。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