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斌 主治醫師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骨外科
-
患者好,膝關節置換手術以后的康復對于膝關節置換以后的病人,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通過積極的鍛煉恢復關節的活動度,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大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病人在手術之前,多是由于骨性關節炎,骨質已經變形,從而出現關節屈曲攣縮,肌肉萎縮的情況,所以在這之前功能就會很差的。對于這種情況手術以后,需要積極的進行鍛煉關節的活動度,這是至關重要的,否則手術以后效果會比較差,一般這種情況首先需要鍛煉伸直,伸直辦法可以囑咐病人把患肢抬高,一般懸空膝關節,然后在膝關節上放上一些重物,壓膝關節恢復關節伸直的程度就可以,對于屈曲的情況可以讓家人幫助一下把關節屈曲到疼痛的程度,堅持一會不能怕痛的,那樣才有效果,一般這就是后期的康復。
2019-01-27 15: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侯衍豹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方案和運動療法 關節置換的康復治療貫穿于手術治療的前后.術前的合理康復訓練/治療將為手術創造良好的條件,并減輕術后運動訓練的困難,為術后的功能恢復創造良好的條件. 1,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應該從術前開始,并一直持續到術后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后.尤其是術前,雖然可能會有原有疾病導致的疼痛,但是通過如等長收縮訓練等,仍然可以較好的增加肌力.而術后將有比較長時間的因為手術創傷和關節炎癥,水腫所導致的劇烈疼痛,無法進行有效的肌力訓練.因此,術前肌力訓練的效率要遠遠好于術后肌力訓練,應該予以充分的重視. 因為重建關節雖然部分會有自穩定設計,但是其穩定性仍然主要依靠關節周圍肌肉來維持,所以肌力訓練因兼顧穩定關節的主動肌和拮抗肌,以維持肌力的平衡.術前肌力訓練主要以抗阻訓練為主,以盡快獲得肌力的增長;術后早期肌力訓練主要以等長收縮訓練為主,主要目的是維持肌力,通過肌泵作用促進靜脈和淋巴回流,減輕關節腫脹和關節腔積液;在術后關節腫脹消退,疼痛減輕后,可以逐漸開始抗阻訓練,以期獲得肌力增長. 2,關節牽伸 關節牽伸得術前意義也遠大于術后,通過術前的充分牽伸,可以避免手術中不必要的軟組織松解,減少手術損傷,降低手術中血管神經損傷并發癥的發生,為術后的康復訓練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關節活動度練習 術后早期可行持續被動活動(GPM),疼痛改善后可行助力或主動活動.關節活動度練習應達到時間預期目標. 4,步行訓練 膝,跨關節置換術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恢復步行能力.在術后條件允許的時候,可在康復師的指導下,從借助平衡杠,助行器的部分負重,逐漸過渡到完全負重. 5,非受累肢體和全身訓練 術前和術后進行非受累肢體和全身訓練有助于為手術提供良好條件,避免術后深靜脈血栓,呼吸系統感染等手術并發癥,減輕置換關節負荷,增強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等. 6,相應的冷熱療,電療,光療等物理因子治療 冷療可用于手術后的關節腫脹和運動訓練后預防關節腫脹;熱療可于術后一周開始使用,有消炎消腫,緩解疼痛等作用;神經電刺激可用于手術后鎮痛;光療可用于促進切口愈合
2014-01-02 12: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袁天榮 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三級甲等
藥劑科
-
運動療法:肌力訓練應該從術前開始,并一直持續到術后關節功能完全恢復后。尤其是術前,雖然可能會有原有疾病導致的疼痛,但是通過如等長收縮訓練等,仍然可以較好的增加肌力。而術后將有比較長時間的因為手術創傷和關節炎癥,水腫所導致的劇烈疼痛,無法進行有效的肌力訓練。因此,術前肌力訓練的效率要遠遠好于術后肌力訓練。應該予以充分的重視。
2013-12-30 08: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