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糜瀉的癥狀、致病原因及飲食治療方法是什么
你好,麥膠蛋白是乳糜瀉的致病抗原 乳糜瀉的特點為進食麩質食物時癥狀加重,停食麥質食物癥狀緩解,是一種緩解和發作交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因為麥質內含有麥膠蛋白,乳糜瀉對麥膠產生過敏反應,不能正常分解麥膠蛋白,導致對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礦物質等吸收不良,可以通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途徑最終導致腸黏膜甚至全身系統性免疫損害.本病個體差異較大,部分患者可無癥狀.典型的乳糜瀉臨床表現為腸道黏膜損害和繼發性營養不良癥狀,生長發育遲緩,脂肪性腹瀉,大便總量增加程度不等(每日7~50克脂肪酸),含未消化的脂肪和糖發酵使大便帶泡沫,排便次數不一定增加.部分患者可表現為身材矮小,胃腸脹氣,反復腹痛,皮炎.遠段小腸受累可引起營養吸收不良癥狀,如乏力,消瘦,低蛋白血癥,浮腫,骨痛,手足抽搐,貧血,牙釉質發育不全,關節炎等.臨床癥狀還取決于患者年齡,對麥膠的敏感性,飲食中麥膠攝入量,以及其他未知的混雜因素.小腸黏膜功能是可逆的,攝入無麥膠飲食后可恢復正常.乳糜瀉的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是治療乳糜瀉的重要措施之一.其飲食原則 和要求如下;(1)嚴格禁食一切含有麥類(如小麥,大麥,燕麥,黑麥)及其制品,如面筋,烤夫及面制糕點等.病人在無麩質治療飲食開始后,就應對所食用的食物慎重選擇,一般在2~3周內可見明顯效果.(2)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因長期慢性消耗,從腹瀉中丟失大量蛋白質(蛋白)因此,建議去醫院找醫生進行比較系統的咨詢,以便更好的治療:謝謝!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糜瀉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癥狀多樣,致病原因復雜,飲食治療至關重要,包括禁食含麥類制品、改善營養狀況等。 1.癥狀:乳糜瀉的癥狀個體差異大,典型表現為腸道黏膜損害和繼發性營養不良癥狀,如生長發育遲緩、脂肪性腹瀉等。部分患者還會有身材矮小、胃腸脹氣、反復腹痛、皮炎等癥狀。遠段小腸受累會引起營養吸收不良癥狀,如乏力、消瘦等。 2.致病原因:主要是對麥膠蛋白過敏,不能正常分解,通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途徑導致腸黏膜甚至全身系統性免疫損害。 3.飲食治療:嚴格禁食一切含有麥類及其制品。改善營養狀況,因長期慢性消耗,需補充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飲食治療一般在 2 - 3 周內可見明顯效果。 4.治療建議: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系統治療。 5.注意事項:治療期間要密切關注身體變化,如有不適及時復診。 總之,了解乳糜瀉的癥狀、原因和飲食治療方法,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9 00:4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低蛋白血癥? 血漿中的蛋白質除部分免疫球蛋白(Ig)外,幾乎都是在肝臟合成的。正常人每日約產生白蛋白10~16g,纖維蛋白原1.5~4.0g。體內白蛋白40%在血液中,其余分布在各個器官組織內和組織液中。肝內產生的白蛋白與血管內外的白蛋白,經常處于動態平衡中。肝合成白蛋白的速率是限速性的,僅在體內蛋白過度消耗或丟失的情況下,合成速率才增加。白蛋白由肝細胞粗面內質網合成后,經高爾基體再分泌人肝竇進入血液中。因為白蛋白半衰期約17~21d,研究證明,即使白蛋白合成完全停止,8d后也只減少25%。這就是為什么一周內迅速死亡的急性肝壞死病人,生前常測不出血清總蛋白減少。血清總蛋白低于60g/L時,稱為低蛋白血癥(hypoproteinemia)。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