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內分枝桿菌感染相關知識有哪些
你好,胞內分枝桿菌感染(mycobacteriumintracellulare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內分枝桿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該菌屬生長慢、非光產色菌,菌體短小,可從土壤、水和動物排泄物中分離到,感染的鳥類、哺乳動物和富含鳥糞的土壤可能是該菌的自然宿主。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胞內分枝桿菌感染是一種由胞內分枝桿菌引起的疾病,涉及感染途徑、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和預防措施等。 1.感染途徑:主要通過接觸感染的鳥類、哺乳動物或富含鳥糞的土壤等。 2.癥狀表現:可能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體重減輕等。 3.診斷方法:包括細菌培養、核酸檢測、影像學檢查等。 4.治療手段:常用藥物有利福平、乙胺丁醇、克拉霉素等,需聯合用藥,治療周期較長。 5.預防措施:避免接觸可能的感染源,加強個人衛生和防護。 總之,對于胞內分枝桿菌感染,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同時,做好預防工作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2024-12-18 18:0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