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胸痛、癲癇發作等癥狀的應對措施有哪些
您好!對咳嗽、胸痛者可應用鎮咳及鎮痛劑。癲癇發作者可用苯妥英鈉、苯巴比妥(魯米那)及地西泮(安定)等口服預防。顱內壓增高者可應用脫水劑,如高滲葡萄糖液、20%甘露醇等。癱瘓者可采用針刺及理療等。剖腹探查術:凡藥物治療未能奏效,又無明顯手術禁忌證者,均有剖腹探查的指征。肺部癥狀經藥物治療大多可以消失,但某些腹部表現,尤其是腹部腫塊和粘連性腸絞痛,常需要剖腹探查才能確定診斷。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咳嗽胸痛可用鎮咳及鎮痛劑,癲癇發作用苯妥英鈉等預防,顱內壓增高用脫水劑,癱瘓采用針刺及理療,藥物無效且無禁忌證可剖腹探查。 1. 咳嗽胸痛:咳嗽胸痛可能由呼吸道感染、胸膜炎等引起。鎮咳劑如右美沙芬,能抑制咳嗽中樞;鎮痛藥如布洛芬,可緩解疼痛。但需明確病因,如感染需抗感染治療。 2. 癲癇發作:癲癇多因大腦神經元異常放電。苯妥英鈉可穩定神經元膜;苯巴比妥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地西泮有鎮靜抗驚厥作用。用藥需遵循個體化原則。 3. 顱內壓增高:常見于腦水腫、顱內腫瘤等。高滲葡萄糖液可提高血漿滲透壓;20%甘露醇能快速脫水,減輕顱內壓。但要注意水電解質平衡。 4. 癱瘓:可能由神經損傷、脊髓病變等導致。針刺刺激穴位,促進神經功能恢復;理療如電療、熱療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5. 剖腹探查:當藥物治療無效且無明顯禁忌證時采用。通過手術明確腹部腫塊、粘連性腸絞痛等的病因并治療。 對于這些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注意藥物不良反應,遵循醫囑治療。
2024-12-18 20:45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顱內壓增高? 顱內壓增高是因顱腔內容物(腦、腦脊液、腦血容量)的體積增加或顱內占位性病變等因素引起的以顱內壓力升高為特征的綜合征,在神經科及其他各科臨床上甚為多見,嚴重時可導致腦疝而危及生命。成人惡性顱內腫瘤約占全身惡性腫瘤的1.5%,兒童則占全身惡性腫瘤的7%。顱內轉移瘤的發病率為顱內腫瘤的6%~10%。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的壓力。正常人的顱內壓力是指水平側臥位時經腰椎穿剌測得的壓力。其正常值成人為0.78一1.76kPa(80一180mmH2O),兒童為0.49一O.98kPa(50-100mmH2O),如壓力超過1,96kPa(200mmH2O)時。即為顱內壓增高(intractanial hypertension)或稱顱壓增高綜合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