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低溫性昏迷及其相關知識
您好,低溫性昏迷是指部分病人在冬季即感到神志模糊,當暴露于寒冷時,可誘發昏迷,或使已發生的昏迷更加延長。此類危象常發生于冬季,起病緩慢,逐漸進入昏迷,體溫很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低溫性昏迷是一種在冬季易出現的危急病癥,起病緩慢,患者逐漸進入昏迷且體溫很低。其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如環境溫度、個體體質、基礎疾病、神經系統功能、代謝紊亂等。 1. 環境溫度:冬季寒冷的環境是主要誘因。長時間暴露于低溫中,身體熱量散失過快,無法維持正常體溫和生理功能。 2. 個體體質:部分人本身對寒冷的耐受能力較差,如老年人、兒童、身體虛弱者等,更易出現低溫性昏迷。 3. 基礎疾病: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退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其身體調節功能受損,增加患病風險。 4. 神經系統功能:神經系統的調節障礙可能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導致無法有效應對寒冷刺激。 5. 代謝紊亂:體內能量代謝異常,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體溫和正常生理活動。 總之,低溫性昏迷是一種嚴重的健康問題。在冬季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現神志模糊等癥狀,應立即就醫。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恢復健康至關重要。
2024-12-18 17: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