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胃癌術后出現渾身無力、無睡眠消瘦、腹部脹痛的情況,可能是由手術創傷、營養缺乏、腫瘤復發、心理因素、術后并發癥等原因引起的。 1. 手術創傷:手術會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導致身體虛弱,需要一段時間恢復。 2. 營養缺乏:術后飲食調整不當,營養攝入不足,影響身體機能。 3. 腫瘤復發:癌細胞可能殘留或復發,侵犯周圍組織,引發癥狀。 4. 心理因素:對疾病的擔憂和恐懼,易導致焦慮、失眠等,影響身體狀態。 5. 術后并發癥:如腸梗阻、腹腔感染等,也會引起腹部脹痛等不適。 總之,胃癌術后出現這些癥狀需要引起重視,患者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復查,明確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飲食營養均衡,促進身體恢復。
2024-12-18 17: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1.保護胃粘膜,避免高鹽,過硬,過燙,暴飲,暴食,要少食多餐,定時定量,吃易消化的飲食.2.食物要新鮮,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增加優質的蛋白質攝入量.3.胃癌病人多有胃脘部飽脹,疼痛等食積不消的癥狀,應多食易消化類的食物;常見的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宜食開胃降逆的清淡食物.4.胃癌手術后的飲食調理,應選用高營養,少刺激的食品.主食以病人素日習慣品種為好,加用苡仁粥,糯米粥,有益無損.副食以鮮肉,鮮蛋,鮮蔬菜,鮮水果為好.術后病人每日3~5餐,飯量逐漸增加,不少病人半年后可恢復術前飯量.如有飯后惡心,嘔吐現象,不必著急,可稍坐片刻或慢行散步,癥狀即可減輕.也可用生姜10克煎湯頻服.5.晚期胃癌患者多處于全身衰竭狀態,進食困難,食欲不振,應多吃鮮石榴,鮮烏梅,鮮山楂,也可用橘皮,花椒,生姜,冰糖,雞肫適量,煎湯內服.呈現惡病質狀態的病人應該多補給蛋白質食品,如牛奶,雞蛋,鵝肉,鵝血,瘦豬肉,牛肉和新鮮蔬菜,水果等,糯米粥要求煮爛.6.手術后飲食要注意預防胃癌術后傾倒綜合征和低血糖綜合征.傾倒綜合片的主要表現是進食甜的流質,如加糖的牛奶,10~20分鐘后,即感上腹部不適,腹部脹痛,惡心,嘔吐,腸鳴,腹瀉,全身乏力,頭暈,出汗,心慌,面部潮紅,甚至虛脫.該綜合征多可通過飲食調節控制.癥狀較重和反復發作者,應進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倒到少量多餐,進餐時避免飲用流質等液體食物,餐后最好能平臥30分鐘,餐后半小時~1小時呆以飲用少量無糖的液體.經此調節后,可有效地減慢胃熱電廠空速度及排空量.1~2年后,癥狀可逐步減輕而不再發作.術后低血糖綜合征的主要表現是進食后2~4小時,出現心慌,出汗,無力,眩暈,手震顫,饑餓感,嗜睡或虛脫.其原因在于食物過快地排入空腸,葡萄糖被過快地吸收,血糖呈一過性增高,刺激胰腺分泌過多的胰島素,隨即引起了反應性低血糖.通過飲食調節來控制本綜合片的辦法是:少食多餐,進高蛋白,高脂肪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甜的,過熱的流質飲食.餐后平臥10~20分鐘,并準備可供口服的糖類食品以糾正低血糖.多數病人經此調節后,6個月~1年能逐步自愈.7.化療時飲食化療常常引起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消化道癥狀.為保證化療順利進行,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處理好飲食與化療藥物作用高峰時間的關系,避免在藥物作用的高峰期進食.例如采用靜脈給藥,最好在空腹時進行,因空腹可使惡心和嘔吐癥狀減輕.如采用口服給藥,以飯后服用為好,因為藥物經2~3小時反吸收入血液,其濃度達到最高時,即使有消化道反應也是空腹狀態,癥狀會因此減輕.②在化療期間,進餐次數要比平時多一些,食物的性狀要稀軟易消化,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充足的熱能.即使有嘔吐,也要堅持進食,必要時可通過輸液補充能量.8.放療時飲食放療時可出現惡心,食欲下降,高峰時可有嘔吐.放療后期可出現腹痛及腹瀉,血象下降,免疫功能下降等,這時必須給予充足的營養和豐富的維生素,以補氣生血.屬陰虛者宜清補,常用食品有山藥,桂圓,蓮子,木耳,香菇,百合,冰糖,藕,豆腐,蜂蜜,綠豆,鴨,甲魚,蚌肉,牛乳,薏芯仁,大棗,糯米等.飲食應與體質相應:平素豐腴者不宜進肥膩食物,應多進清淡食物;休瘦病人不宜食香燥食物,應多食滋陰生津的食物.無論何種體質,平日均應多食蔬菜水果,蘑菇類食物,豆類食物,含硒,鉬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含大蒜素豐富的食物(如大蒜,蔥等).不吃霉變,熏制,腌制食物.
2015-11-13 01:1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此情況建議柔質并富有營養引起為宜,可以考慮應用中藥進行調理治療
2015-11-13 01: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來源的惡性腫瘤,世界上胃癌發病率約17. 6/10萬,據統計占我國消化道惡性腫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腫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為2~3:1。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的統計,42%的胃癌患者在我國,其原因可能與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等因素有關。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由于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以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于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絕大多數胃癌屬于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或出現上腹不適、噯氣等非特異性癥狀,常與胃炎、胃潰瘍等胃慢性疾病癥狀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仍較低。胃癌的預后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