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腰部脊柱右側突發疼痛,原因不明,求解
我的后腰部脊柱右側8厘米左右,突發疼痛,已有5日。疼痛中心位于肋骨以下,骨盆以上。但用手按最下一根肋骨,或按骨盆上面,也有痛感。特別是活動的時候,例如躺著翻身的時候、躺著坐起、坐著站起的時候,快速走動的時候,甚至于張嘴打哈欠時都會加劇。疼痛發生的時間:從早到晚一直隱痛,活動時加劇。發作前一日沒有運動,駕駛,或者搬運物品等。現在癥狀是逐漸加重。雙下肢沒有癥狀。。>在此之前,并無摔傷、扭傷,也沒有劇烈運動,駕駛,或者搬運物品等。懷疑是“岔氣”,也曾深呼吸及左右轉動活動腰部,但都無效。>前天到醫院泌尿外科檢查,做了腹部(肝膽胰脾腎)彩色超聲檢查,沒有異常。化驗尿,也沒有問題,沒有紅細胞。基本上排除了腎結石或腎病的可能。>為此向您請教一下,是否腰肌勞損?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后腰部脊柱右側突發疼痛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腰部筋膜炎、帶狀皰疹、腰椎小關節紊亂等。 1.腰肌勞損:多由于長期腰部姿勢不良或過度勞累導致。腰部肌肉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產生無菌性炎癥,引起疼痛。治療以休息、熱敷、按摩為主,可外用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 2.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退變,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導致腰部疼痛,并可能伴有下肢放射痛。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牽引、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片營養神經、塞來昔布膠囊止痛。 3.腰部筋膜炎:腰部筋膜的無菌性炎癥,與勞損、寒冷等因素有關。表現為腰部疼痛、僵硬。可通過物理治療如超短波,口服洛索洛芬鈉片緩解疼痛。 4.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早期可能僅有疼痛,隨后出現皮疹。需抗病毒治療,如阿昔洛韋片。 5.腰椎小關節紊亂:腰部突然扭轉或姿勢不當導致小關節錯位,引起疼痛。可通過手法復位、針灸等治療。 出現后腰部疼痛且逐漸加重,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腰部過度活動。
2024-12-19 05: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崔立靜 醫師
中原油田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光明醫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咳嗽彎腰形成腰肌勞損?不會的。是急性扭傷,休息,口服芬必得,避免著涼。需要1周左右恢復。
2015-11-14 09:1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可能是腰肌勞損,可用藥治療應健脾益氣活血,中成藥可用祛風舒筋丸,獨活寄生丸強腎片等配合人參健脾丸,補中益氣丸治療.外用藥可用狗皮膏,武力拔寒散,萬靈筋骨膏貼于患處或穴位上即可.平時要保持正確的工作或生活姿勢避免保持一個姿勢時間過久.
2015-11-14 08:5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腰肌勞損的病因 (1)急性腰扭傷后及長期反復的腰肌勞損. (2)治療不及時,處理方法不當. (3)長期反復的過度腰部運動及過度負荷,如長時期坐位,久站或從彎腰位到直立位手持重物,抬物,均可使腰肌長期處于高張力狀態,久而久之可導致慢性腰肌勞損. (4)慢性腰肌勞損與氣候,環境條件也有一定關系,氣溫過低或濕度太大都可促發或加重腰肌勞損. 1.X線檢查:多無異常,少數和可有骨質增生或脊柱畸形. 2.年老或骨質疏松患者檢查,可選擇ECT檢查,骨密度檢查1,防止潮濕,寒冷受涼.不要隨意睡在潮濕的地方.根據氣候的變化,隨時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時更換濕衣或擦干身體.天冷時可用電熱毯或睡熱炕頭. 2,急性腰扭傷應積極治療,安心休息,防止轉成慢性. 3,體育運動或劇烈活動時,要做好準備活動. 4,糾正不良的工作姿勢,如彎腰過久,或伏案過低等等. 5,防止過勞,人就像一臺機器一樣,過度的運轉或超負荷的使用,必然會導致某些部件或整個機器的損害.腰部作為人體運動的中心,過度勞累,必然造成損傷而出現腰痛,因此,在各項工作或勞動中注意有勞有逸. 6,使用硬板軟墊床,睡眠是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床的合適與否直接影響人的健康,過軟的床墊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個10厘米厚的軟墊. 7,注意減肥,控制體重,身體過于肥胖,必然給腰部帶來額外負擔,特別是中年人和婦女產后,都是易于發胖的時期,節制飲食,加強鍛煉是必要的. 8,節制房事,“腰為腎之府”,房事過頻必然有損于腎,腎虧則腰痛.
2015-11-13 20: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腰肌勞損是一種常見的腰部疾病,腰肌勞損是指腰部一側或兩側或正中等處發生疼痛之癥,既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又可作為獨立的疾病,可見於現代醫學所稱之腎病,風濕病,類風濕病,腰肌勞損脊椎及外傷,婦科等疾病.主要癥狀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復發作,疼痛可隨氣候變化或勞累程度而變化,時輕時重,纏綿不愈.腰部可有廣泛壓痛,脊椎活動多無異常.急性發作時,各種癥狀均明顯加重,并可有肌肉痙攣,脊椎側彎和功能活動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牽拉性疼痛,但無串痛和肌膚麻木感.疼痛的性質多為鈍痛,可局限于一個部位,也可散布整個背部.腰部酸痛或脹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勞累時加重,休息時減輕,適當活動和經常改變體位時減輕,活動過度又加重.不能堅持彎腰工作.常被迫時時伸腰或以拳頭擊腰部以緩解疼痛.腰部有壓痛點,多在骶棘肌處,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點處或腰椎橫突處.腰部外形及活動多無異常,也無明顯腰肌痙攣,少數患者腰部活動稍受限.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在生活中可配合食療, (1)海帶25g,荔枝15g,小茴香15g.加水共煮,每日飲服一次. (2)生韭菜(或根)500g.搗汁溫服,每次500ml,每日2次. (3)淡菜300g.烘干研末,與黑芝麻150g炒熟,拌勻,早晚各服一匙. (4)芝麻15g,大米100g.將芝麻用水淘凈,輕微炒黃后研成泥狀,加大米煮粥.每日一劑
2015-11-13 14:2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