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未吸收,原因及治療如何
六個月前從床上摔下,去醫院檢查有腦子里淤血,經保守治療后瘀血沒了出院,一月后復查還有少量積液,又過了倆月復查,CT報告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密度高,醫生讓回家等,定期復查,一個月后又去復查,血腫密度依舊,沒有增多,但我兒子精神很好,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再次慢性出血,這樣的情況非得做手術嗎,有沒有可能自己吸收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孩子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未吸收,可能與局部血管損傷、腦萎縮、凝血功能異常、新生包膜再出血、炎癥反應等有關。治療方法包括保守觀察和手術治療,具體需根據病情決定。 1.局部血管損傷:腦部的血管較為脆弱,受傷后可能持續少量出血。 2.腦萎縮:腦萎縮后顱腔空間相對增大,腦組織移動度增加,易導致橋靜脈撕裂出血。 3.凝血功能異常:若孩子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功能障礙,會影響止血,導致血腫持續。 4.新生包膜再出血:新生的血腫包膜血管豐富,容易破裂出血。 5.炎癥反應:炎癥可使包膜新生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出血。 總之,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原因較為復雜。對于孩子目前的情況,應密切觀察,定期復查,醫生會根據血腫的變化、孩子的癥狀等綜合判斷治療方案。如果血腫持續不吸收或有增大趨勢,手術治療可能是必要的。
2024-12-19 02:1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系外傷后3周以后出現癥狀,位于硬腦膜與蛛網膜之間,具有包膜的血腫。血腫增大緩慢,一般在2~3周后,由于腦的直接受壓和顱底增高兩種原因出現臨床癥狀。多數頭部外傷輕微,部分外傷史缺乏。早期臨床表現癥狀輕微,血腫達到一定量后癥狀迅速加重。臨床上在經影像檢查確診之前,易誤診為顱內腫瘤、缺血或出血性急性腦血管病。從受傷到發病的時間,一般在1個月。好發于50歲以上老年人,僅有輕微頭部外傷或沒有外傷史,有的患者本身尚患有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
2015-11-14 00:5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癥狀如頭痛、惡心嘔吐、復視等,查體眼底視盤水腫,偶有癲癇或卒中樣發作。智力障礙及精神癥狀,記憶力減退,理解力差,反應遲鈍,失眠多夢,易疲勞,煩躁不安,精神失常等。幼兒常有嗜睡、頭顱增大,囟門突出、抽搐、視網膜出血等。
2015-11-13 20:3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一旦出現顱內壓增高癥狀,即應施行手術治療,首選的方法是鉆孔引流。因此,即使患者年齡高,亦需盡力救治,甚至進行床旁錐顱引流,只要治療及時,常能轉危為安。現存的問題主要是術后血腫復發率仍有3.7%~38%。1.鉆孔或錐孔沖洗引流術根據血腫的部位和大小選擇前后兩孔(一高一低)。因單孔鉆孔沖洗引流術與雙孔鉆孔沖洗引流術的療效基本相同,所以不少臨床醫生采用單孔鉆孔沖洗引流術。2.前囟側角硬腦膜下穿刺術小兒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前囟未閉者,可經前囟行硬膜下穿刺抽吸積血。若為雙側血腫,應左右交替穿刺,抽出血液常逐漸變淡,血腫體積亦隨之減小。如有鮮血抽出和(或)血腫不見縮小,則需改行剖開術。3.骨瓣開顱慢性硬膜下血腫清除術適用于包膜較肥厚或已有鈣化的慢性硬膜下血腫患者。
2015-11-13 17:0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