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乳頭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你好,醫生。我最近心情低落,我發現下體表面出現很多小乳頭狀突起,覆有油脂性物質,呈指狀,突出于皮膚表面,其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厘米。上醫院去檢查說是外陰乳頭瘤,我一聽瘤就感覺像天堒了一樣,在這里告訴我治療方法吧,萬分感謝?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外陰乳頭瘤是一種常見的外陰良性腫瘤,多由局部炎癥、病毒感染、激素水平變化、遺傳因素及環境因素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定期復查及日常護理等。 1. 手術治療:對于較大或有惡變傾向的乳頭瘤,常采用手術切除。手術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激光切除等,以徹底去除瘤體。 2. 藥物治療: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以及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胸腺肽等。 3. 物理治療:如冷凍治療、電灼治療等,適用于較小的瘤體。 4. 定期復查:治療后應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的復發或惡變。 5. 日常護理: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和摩擦,穿著寬松透氣的內褲,注意性生活衛生。 外陰乳頭瘤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仍需重視治療和隨訪。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方案,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以促進康復。
2024-12-18 16: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妊娠外陰乳頭瘤治療方法外陰陰道乳頭瘤是一種病毒感染性疾病,其病原體是人乳頭瘤病毒,通常經性生活傳播。在妊娠期間乳頭狀瘤生長迅速,有時可充滿整個外陰及陰道口,但在產后則往往會迅速縮小甚至消退。乳頭瘤病毒對于胎兒并無影響,如患者迫切盼望生育,可以在密切觀察下繼續妊娠直至足月。資料與方法一般資料:本組外陰陰道乳頭瘤48例,年齡20~38歲,平均31.5歲。患者均為停經4~5個月并發現外陰部腫物。腫物最小為小米粒大小,最大呈平坦片狀。臨床表現:本組患者均為妊娠期間發現外陰腫物,初為大陰唇外側米粒大凸起物。不痛、不癢、質中等硬,觸及不出血。陰道黏膜充血。1~2周后陰道口大片生長,排尿后常有少量出血,患者白帶明顯增多,無瘙癢癥狀。既往月經正常,無特殊疾病史。*實驗室檢查:化驗白帶滴蟲(-)、霉菌(-)、清潔度Ⅲ度以上,尿及血常規正常,肝功能正常,B超檢查提示“宮內活胎”,宮頸刮片均為良性變異細胞腫物,表面刮片未找到癌細胞。陰道鏡檢查:贅生物表面血管豐富、充血,未見異型血管。活檢病理報告為:鱗狀上皮乳頭狀瘤伴小片上皮明顯增生。治療及轉歸:48例患者確診后,其中9例因瘤體較小(<2cm)而進行激光治療,創口愈合后瘢痕少,其余39例均行手術局部單純切除病灶,送病檢確診。孕37~39周行剖宮產結束妊娠,母嬰痊愈出院。2個月后隨訪復查未復發者。建議對患者定期復查,密切觀察宮頸病變。討論外陰乳頭瘤多為生長在大陰唇外側的單個腫塊,較尖銳濕疣大而平坦,有惡變可能。其治療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藥物治療:局部涂抹帶有腐蝕性的藥物。如苯町式酒精、5-Fu軟膏、二氯醋酸等藥物。此類藥物有較強的腐蝕性,易吸收引起全身毒性,在妊娠期應禁忌。手術治療:對于局部性病灶可行局部手術切除。單純病灶切除即可,不必行外陰切除術,更不需要淋巴清掃。免疫治療:曾有報道稱自身疫苗治療得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考慮到由于乳頭瘤病毒本身具有一定的致癌作用,況且方法也比較繁雜,所以一般不建議采用。冷凍及電凝治療:冷凍及電凝治療屬于局部性治療。治療過程中可使乳頭瘤產生冷凍性壞死或熱凝固以后脫落,但治療后局部反應較大,形成的瘢痕也較大,故現在很少采用。CO2激光治療:CO2激光治療可以準確地破壞乳頭瘤,對周圍組織損傷小,創口愈合后瘢痕小,是對乳頭瘤治療較理想的方法。但此方法一般只限于瘤體<2cm且數量少者。本組有9例屬于此情況。若乳頭瘤病變小、不嚴重,也可以不必治療,但需要定期觀察。國外有報道稱約有30%的患者在1~2年內可自行消失。如患者迫切盼望生育,可以在密切觀察下繼續妊娠直至足月。分娩方式最好行剖宮產術,避免陰道分娩。因為陰道分娩易使嬰兒感染,可導致嬰兒喉部或其他部位的乳頭狀瘤。外陰乳頭瘤是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常伴有宮頸濕疣樣病變及鱗狀上皮間變,故應定期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TCT)及HC-II檢查,以排除宮頸癌變。 1陳東敏,姚梅.外陰乳頭瘤診治進展.中國實用婦產科雜志,2002,8(11):50-51.
2015-11-14 09: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是一組病毒的總稱,科學家目前發現有100多種,其中,約30型可造成男女生殖器部位的感染。有13種可能引起宮頸癌的高危型的病毒是監測的對象。組成一個科,其病毒形態類似,但DNA限制性內切酶圖譜各異,核殼體蛋白質的抗原性不同,依據不同型別HPV與腫瘤發生的危險性高低分為低危險型別和高危險型別HPV,低危險型別HPV包括HPV6、11、42、43、44等型別,常引起外生殖器濕疣等良性病變包括宮頸上皮內低度病變(CINI),高危險型HPV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等型別,與宮頸癌及宮頸上皮內高度病變(CINII/III)的發生相關,尤其是HPV16和18型。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見的型別即16,18,6,11型。HPV6和11型經常感染外陰、肛門、陰道等部位,屬于低危型別,濕疣或宮頸上皮內低度病變婦女中多常見,與宮頸浸潤癌無明顯關聯;而16和18型則屬于高危型別。當人體感染了這種病毒以后,機體內會逐漸,少數患者會很快形成對該病毒的免疫力,當免疫能力足夠強大時,HPV就會被清除。所以大量醫學統計資料表明,雖然被HPV感染的人群比例很大,但大多為一過性,即在1年-2年時間病毒就會自然消失(泛指HPV感染)。大多數女性體內的免疫系統可以把進入體內的HPV消滅掉,只有少數免疫機能比較弱的女性,無法消滅進入體內的HPV,造成HPV持續感染,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8~12年時間,才可能發展成為子宮頸癌。臨床上發現的子宮頸癌患者,差不多都是30歲以上的婦女。所以,有性生活的女性可以在30歲以后開始進行HPV-DNA檢查。檢查結果為陰性的,說明沒有被HPV感染,因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患子宮頸癌的危險。因此,可以隔3年再作此項檢查。檢查結果為陽性的,也不一定就會發展成子宮頸癌,因為體內的免疫系統有可能將病毒消滅掉。只是有發展成子宮頸癌的可能,所以,首先應該再作一個子宮頸涂片檢查,看目前有沒有已經異常的子宮頸細胞。如果沒有,應每年復查這兩項檢查。一旦發現異常馬上進行治療,這樣就可以將子宮頸癌消滅在萌芽狀態。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沒有專門的藥物治療,事實上,并沒有針對病毒的治療藥物,干擾素等都是改善免疫不是直接對應病毒的,HPV容易擴散但HPV不等于癌癥,尤其血液中有HPV抗體只表明曾經感染HPV,子宮頸等分泌或脫落物中找到HPV的情況下大多數人在一或兩年內自愈。性病一般認為是性接觸傳染,或接觸性病患者的分泌物(包括汗)傳染,并不通過空氣傳染,這是因為人的抵抗力是有限的,太強的入侵可能抗不住,不代表所有的病毒都能致病,俗稱“椰菜花”的性病疣是HPV感染引起的,女性可能在發生疣之后患上子宮頸癌,三步,感染HPV-自愈或發展成疣或隱伏-長期感染增加子宮頸癌發病的可能性,所以建議感染HPV的患者應每年檢查HPV和癌細胞,以便早期治療子宮頸癌。畢竟除了生命之外,女性也希望保有正常的功能,早治,損傷小,完全可以不影響生活。同時還應指出,并不是性生活-感染HPV-子宮頸癌這一種子宮頸癌的病因,未婚女子同樣可能患子宮頸癌,當然機率會小很多。人乳頭狀瘤病毒(HPV)60%~70%的女性感染過hpv病毒感染一直以來,人們尤其是女性,對于子宮頸癌心里存在著相當大的恐懼。其實,子宮頸癌并不可怕,它是目前所有癌癥當中,唯一可以能有效預防、早期及時發現、并且能早期治療的癌癥。對宮頸癌存有恐懼感的女性,多數是源于對宮頸癌相關知識方面的認識不足。現代醫學通過研究已經確認,女性患宮頸癌是子宮頸被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雖然宮頸癌和HPV之間存在著相關聯系,但不是所有感染了HPV的女性都會患宮頸癌。由于HPV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的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都攜帶有這種病毒。所以,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過性接觸,將HPV帶到自己的生殖道內。醫學工作者曾對18~28歲的女性進行過普查,發現HPV感染者并非少見。專家推測:就女性而言,hpv的終身感染率累積可高達60%~70%。也就是說,60%~7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過HPV,但這種感染通常是一過性的。
2015-11-14 07:1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外陰乳頭瘤疾病分類:腫瘤科,婦產科疾病描述:乳頭瘤為單個腫塊,多發生于陰唇。2%-3%有惡變傾向。癥狀體征:表面見多數小乳頭狀突起,覆有油脂性物質,呈指狀,突出于皮膚表面,其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厘米。大乳頭瘤表面因反復摩擦可破潰、出血、感染。鏡下見指狀硫松纖維基質,其上有增生的鱗狀上皮覆蓋。表皮增厚以棘細胞層和基底細胞層為主
2015-11-14 06:12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