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多汗證是指在正常環境和條件下,局部或全身皮膚出汗量異常增多的現象。其發病原因多樣,包括內分泌失調、精神因素、神經系統疾病、感染、遺傳等。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藥物治療:可使用抗膽堿能藥物,如阿托品、山莨菪堿等,能抑制汗腺分泌。也有鎮靜劑,如苯巴比妥、地西泮等,緩解精神緊張導致的多汗。還有一些外用藥物,如氯化鋁溶液,涂抹在多汗部位,減少出汗。但使用藥物需遵醫囑。 2.物理治療:常用的有離子導入療法,通過直流電將藥物離子導入皮膚,減少出汗。 3.中醫治療:包括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中藥需根據個體情況辨證論治,針灸則刺激相關穴位來調節身體機能。 4.飲食調整: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減少飲酒和咖啡的攝入。 5.心理調節:保持良好的心態,減輕精神壓力,避免焦慮和緊張。 6.手術治療:對于嚴重且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多汗證,可考慮交感神經切除術,但手術有一定風險和并發癥。 多汗證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應先就醫明確病因,然后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
2024-12-19 06: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多汗癥是指皮膚出汗過多.大多數與精神緊張,恐懼,焦慮,憤怒等精神因素有關.好發于手掌,腳底,前額,腋部,外陰等處.輕微的多汗癥只是皮膚濕潤,粘膩;嚴重的則汗珠呈點滴狀不停地滴流,尤以情緒激動時更為明顯.不少患者手足濕冷,手掌,足底皮膚青紫.足底多汗時皮膚浸漬發白,趾間糜爛,可導致霉菌感染.此外,汗液分解常產生臭味.溴劑,氯丙嗪等鎮靜劑對情緒性多汗有效.此外,阿托品,普魯苯辛,溴本辛等具有暫時性止汗作用.局部可用0.5%醋酸溶液,5%明礬溶液,�5%福爾馬林酒精外搽.
2015-11-14 08:0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多汗考慮是植物神經失調的原因,長期的精神緊張,心理壓力過大,以及生氣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多汗最為多見,可吃些刺五加片、維生素B1、谷維素和黃芪精口服液等來調理。
2015-11-14 07:3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