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肺下葉及左肺下葉影像異常意味著什么
影像學所見;右肺下葉,左肺下葉見一斑點,片塊狀密度增高影,其內密度不均勻,病灶以右下肺為主,其中右下肺片狀密度影,CT值約40HU,病變最大徑約2.5*4.9CM,局部包繞右下支氣管;相鄰右下胸膜增厚;其余肺野紋理增粗、紊亂,透亮度升高;雙側胸腔未見積液征象;縱隔內、氣管隆突下見淋巴結增多,腫大。食管下一賁門壁增厚,賁門一胃底與肝左葉間隙見多多個結節狀密度影。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右肺下葉及左肺下葉出現斑點、片塊狀密度增高影等異常,可能是肺部感染、肺結核、肺部腫瘤、肺間質纖維化、肺栓塞等原因引起,也可能與其他全身性疾病有關。 1.肺部感染:細菌、病毒、支原體等病原體感染肺部,導致炎癥反應,出現影像異常。常伴有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治療以抗感染為主,如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呋辛、利巴韋林等藥物。 2.肺結核: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肺部,形成結核病灶。常有低熱、盜汗、乏力等表現。治療采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3.肺部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腫瘤,腫瘤組織在影像上可表現為異常密度影。可能有咳嗽、咯血、胸痛等。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 4.肺間質纖維化:肺間質發生纖維化改變,影響肺功能。多有進行性呼吸困難。治療藥物有吡非尼酮、尼達尼布等。 5.肺栓塞:栓子阻塞肺動脈,引起肺部血液循環障礙。常有胸痛、呼吸困難等。治療包括抗凝、溶栓等,如華法林、低分子肝素等。 出現這種影像異常需要綜合臨床癥狀、其他檢查結果等進一步明確診斷,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呼吸內科就診,以便盡早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2-19 03:3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您提供的是一份胸部CT平掃的報告描述,CT屬于影像學檢查,診斷時不僅要根據實際的影像學表現,而且要結合老人的臨床表現和其他的檢查,這樣才有助于鑒別的確立診斷。就CT中的征象做以下初步推測,供您參考:“其中右下肺片狀密度影,CT值約40HU,病變最大徑約2.5*4.9CM,局部包繞右下支氣管”--這句話中,雖然病灶顯示為片狀,但是其CT值顯示為軟組織密度,最大徑超過3cm,而且病灶圍繞右下支氣管,推測以右下肺占位--肺癌的可能性比較大。“右肺下葉,左肺下葉見一斑點,片塊狀密度增高影,其內密度不均勻”首先考慮為肺內的滲出性病變--以肺內感染最為多見。“其余肺野紋理增粗、紊亂,透亮度升高”可以是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的表現,但需要結合臨床資料診斷。“縱隔內、氣管隆突下見淋巴結增多,腫大”在CT上,縱隔淋巴結腫大并無特異性的臨床意義,但老人的情況有右下肺占位,加之腫大的淋巴結為多發,因此要考慮可能為病變引起的淋巴結轉移所致。“食管下端一賁門壁增厚,”這個需要根據增厚的實際情況來判斷,CT上正常時此處管壁也是比較厚的,但如果是明顯的增厚甚至出現腫塊時就要考慮異常了。“賁門一胃底與肝左葉間隙見多多個結節狀密度影。”這句話提示腹腔內也有多發的腫大淋巴結存在。綜上所述,初步推測老人的病情為:1右下肺占位性病變,首先考慮肺癌,建議進一步定性檢查;2雙下肺感染,建議結合臨床診斷;3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4食管下端-賁門壁增厚,建議必要時進一步檢查診斷;5縱隔及腹腔內多發淋巴結腫大,提示為轉移所致。對于老人的情況,現在可以先針對癥狀給予對癥治療,但同時必須及早進行相關的檢查,比如肺部增強CT掃描、纖支鏡活檢、痰液細胞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測定、血液常規等等,這些有利于對肺病灶的定性診斷。另外,必要時可以進行纖維胃鏡或是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了解有無食管-賁門區的異常。同時還需要通過其他檢查了解老人的綜合體質狀況。只有掌握了老人的病因與病情才好確定合理的治療方法,望您理解。醫生詢問:其實您那里現在應該有CT報告結果的,由于見不到老人的實際CT圖像,也不知道老人有何臨床癥狀以及其他的檢查情況,因此上述建議僅供您參考,具體診治請您們遵從當地醫生的意見為宜,祝好。
2015-11-14 14:1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結合您所描述的癥狀和病史,這些斑點考慮很可能是結核的鈣化灶,而不會是別的疾病目前認為是鈣化灶的可能性比較大,建議再觀察一段時間,每隔三個月做一次CT,明確斑點有無變化,如果持續沒有變化,則可以基本上確診為鈣化,不必治療
2015-11-14 03:4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