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起身不穩、雙腿晨起緊、手腳無力,運動神經元病能治嗎
我現在走路時,起身偶有不穩的現象,早晨醒來覺得雙腿繃得很緊,然后就有所緩解.吃飯適量還可以,最大的感覺就是手腳無力.運動神經元病有治嗎?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種較為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目前治療有一定挑戰,但并非完全無法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康復訓練、營養支持等。患者的病情進展、治療效果會因個體差異有所不同。 1. 疾病介紹:運動神經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運動神經元損害為突出表現的慢性進行性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遺傳、環境、免疫等因素有關。 2. 癥狀表現:患者常出現肌肉無力、萎縮、肌束顫動、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癥狀。 3. 診斷方法:通過臨床癥狀、神經電生理檢查、肌肉活檢等綜合判斷。 4. 藥物治療:利魯唑、依達拉奉、甲鈷胺等藥物可能有助于延緩病情進展。 5. 康復訓練: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等,有助于維持肌肉功能。 6. 營養支持:保證充足的營養攝入,維持身體機能。 雖然運動神經元病治療困難,但早期診斷、綜合治療和積極的康復訓練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緩病情進展。患者應保持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
2024-12-19 14:1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神經元變性疾病非常嚴重,發病嚴重時可侵犯脊髓前角細胞和腦干神經核以及大腦運動皮質錐體細胞,是一導致肢體功能進行繼發性癱瘓的疾病,約有5%-7%的患者和基因免疫異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報道說和重金屬,化學中毒以及周圍環境有關.早期的治療多以激素及營養療法治療,但療效難以控固,由于神經得不到充分的供血營養從而使神經功能癥狀進一步繼發加重.治療建議:治療除正常的激素治療外,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提高肌體抗病能力.營養神經,中西醫結合擴張微循環使受損殘余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預防病情繼續發展.再以興奮神經之藥,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經細胞代償損傷已損的神經細胞以增強神經細胞間的傳導沖動恢復肢體功能.
2015-11-14 11:1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運動神經元病屬神經內科疾病,是一組主要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運動神經元、大腦皮質錐體細胞以及皮質脊髓束、皮質延髓束。臨床表現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所引起的肌萎縮、肢體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損害的
2015-11-14 04:0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運動神經元柄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椎體細胞及錐體束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可能與遺傳,免疫,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目前本病因為病因未明,所以治療方面也是不太令患者滿意,可以選用力魯唑治療,他可以通過減少中樞神經系統內谷氨酰胺的釋放,減低興奮毒性作用,另外還有可以配合維生素E治療,對神經組織細胞有保護作用.對癥治療方面:1.如果流涎過多,可以選用阿托品,安坦等治療;2.如果有肌肉痙攣,可以選用安定,氯苯安丁酸,氯唑沙宗等治療;3.積極預防肺部感染;4.積極進行被動鍛煉和物理療法防止肢體攣縮的發生.同時,加強患者的營養支持治療,防止各種并發癥.
2015-11-14 03: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您好,目前運動神經元病并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利魯唑也只是能延長3個月的壽命但有些運動神經元病進展很慢,最常的有活588個月的
2015-11-14 01:1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運動神經元病? 運動神經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選擇性侵犯上下兩級運動神經元的慢性進行性變性疾病。病變范圍包括脊髓前角細胞、腦干后組運動神經元、皮質錐體細胞及錐體。臨床特點為下運動神經元損害引起的肌萎縮、肌無力和上運動神經元(錐體束)損害的體征并存臨床上分為肌萎縮側索硬化癥、進行性脊肌萎縮癥、進行性延髓麻痹及原發性側索硬化。感覺系統和括約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最常見的MND類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sclerosis,ALS)呈全球性分布,年發病率約2/10萬,人群患病率(4~6)/10萬同90%以上為散發病例。成人MND通常在30~60歲起病,男性多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