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五菱散加味是一種中藥方劑,通常是口服使用的。但具體是否適合服用、如何服用,需要根據個人的病情、體質等因素來綜合判斷。中藥方劑的使用有著嚴格的要求和規范,包括藥材的選擇、炮制、配伍、劑量等。 1. 方劑組成:五菱散加味的成分可能會因具體配方而有所不同,常見的可能包括五菱子、其他中藥材等。 2. 適用病癥:常用于治療某些特定的病癥,如氣血不暢、經絡阻滯等引起的身體不適。 3. 服用方法:一般是煎湯口服,但具體的服用劑量和頻率需由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決定。 4. 注意事項:服用期間要注意飲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食物。 5. 個體差異:不同的人對藥物的反應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會出現過敏等不良反應。 總之,五菱散加味是一種中藥方劑,在使用前應咨詢專業的中醫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有效。
2024-12-19 20: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中醫辨證,內外并治,是中醫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常用療法,具有痛苦小、見效快及并發癥少等優點。筆者采用《傷寒論》經方五苓散加味,結合敷藥,內外并治,取得較好療效。方名:豬苓湯(利濕之劑)總結:利濕瀉熱組成: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方源〗《內經·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內經·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組成〗豬苓十八銖[12g]去皮澤瀉一兩六株[20g]白術十八銖[12g]茯苓十八銖[12g]桂枝半兩[8g]去皮〖用法〗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方歌〗五苓散治太陽府,澤瀉白術與二苓,溫陽化氣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主治〗1.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苔白,脈浮。2.水濕內停。水腫,泄瀉,小便不利,以及霍亂等。3.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功用〗利水滲濕,溫陽化氣。〖病機〗太陽表邪未解,內傳太陽膀胱腑,致膀胱氣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陽經腑同病。外有太陽表邪,故頭痛發熱脈浮;內傳太陽腑以致膀胱氣化不利,則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輸布,則煩渴引飲,飲入之水不得輸布則水入即吐,而成水逆。〖運用〗1.本方為利水之劑,所治諸證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脈浮或緩為證治要點。2.若水腫兼有表證者,可與越婢湯合用;水濕壅盛者,可與五皮散合用;泄瀉偏于熱者,須去桂枝,加車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熱。3.常用于腎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腫,以及急性腸炎、尿潴留、腦積水等,屬水濕內盛者。〖注意事項〗1.入湯劑不宜久煎。2.濕熱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附方一〗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組成:茵陳蒿末[4g]、五苓散[2g]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6g),日三服。功用:利濕退黃。主治:濕熱黃疸,濕多熱少,小便不利等證。〖附方二〗四苓散(《明醫指掌》)組成:白術茯苓豬苓澤瀉[各9g]用法:水煎服功用:滲濕利水。主治:內傷飲食有濕,小便赤少,大便溏泄。〖附方三〗胃苓湯(《丹溪心法》)組成:五苓散平胃散[各3g]用法:上合和,姜棗湯,空心服。功用:祛濕和胃,行氣利水。主治:夏秋之間,脾胃傷冷,水谷不分,泄瀉不止。[以上三方鑒別]以上三方均為五苓散加減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專淡滲利水,主治水濕內停,小便不利諸證。胃苓湯系平胃散與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氣利水,祛濕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濕內盛的泄瀉、水腫,小便不利等。茵陳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陳,具有利濕清熱退黃作用,適用于黃疸病,屬于濕多熱少,小便不利者。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到滿意的話,請及時點擊“采納為答案”謝謝!
2015-11-14 18: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中醫是可以治療滑膜炎的,但是需要中醫辨證施治后在對癥治療。
2015-11-14 16:2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中醫辨證,內外并治,是中醫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常用療法,具有痛苦小、見效快及并發癥少等優點。筆者采用《傷寒論》經方五苓散加味,結合敷藥,內外并治,取得較好療效。方名:豬苓湯(利濕之劑)總結:利濕瀉熱組成:豬苓、茯苓、澤瀉、滑石、阿膠〖方源〗《內經·靈蘭秘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內經·至真要大論》:“諸濕腫滿,皆屬于脾”。〖組成〗豬苓十八銖[12g]去皮澤瀉一兩六株[20g]白術十八銖[12g]茯苓十八銖[12g]桂枝半兩[8g]去皮〖用法〗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方歌〗五苓散治太陽府,澤瀉白術與二苓,溫陽化氣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主治〗1.蓄水證。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苔白,脈浮。2.水濕內停。水腫,泄瀉,小便不利,以及霍亂等。3.痰飲。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
2015-11-14 09: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中醫理論認為滑膜炎是經脈受阻,濕濁痰瘀留滯為患。治療以利水滲濕、活血化瘀為主。滑膜炎方是針對本病的自擬方劑。方中薏苡仁利水滲濕,赤小豆利水消腫,用于水腫。牛膝性善下行,長于活血通經,又能祛瘀止痛,用于瘀血凝滯的病癥。當歸活血止痛,獨活祛風勝濕,用于膝部腫痛。滑膜炎Ⅰ號方中,蒼術、防己祛風除濕,茯苓利水滲濕,黃柏清熱燥濕,雞血藤舒筋活絡,諸藥配伍能夠利水滲濕、疏通經絡。滑膜炎Ⅱ號方中,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生地、赤芍、地龍清熱涼血、通絡,諸藥配伍,偏重于活血化瘀,兼利水消腫。兼風熱者配伍金銀花以清熱解毒,兼風寒者配桂枝、防風溫通經絡、祛風散寒,疼痛較甚者配伍蜈蚣以通絡止痛。
2015-11-14 08:5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