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走路時小便失禁一年,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盆底肌肉松弛、泌尿系統感染、神經系統疾病、膀胱過度活動癥、前列腺增生等。 1.盆底肌肉松弛:女性生育、年齡增長等可能導致盆底肌肉支持力減弱。可通過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來增強肌肉力量。 2.泌尿系統感染:細菌感染引發炎癥,刺激膀胱。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同時注意多飲水。 3.神經系統疾病:如中風、帕金森病等影響神經控制。治療原發病的同時,可進行膀胱功能訓練。 4.膀胱過度活動癥: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可使用藥物如托特羅定、索利那新、米拉貝隆等。 5.前列腺增生:男性常見,壓迫尿道。輕癥可藥物治療,如坦索羅辛、非那雄胺等;嚴重時可能需手術。 出現走路時小便失禁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同時,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憋尿,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12-19 11: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尿失禁是因腹內壓增高,直立或行走時,由于尿道括約肌弛緩和無力形成的尿液不隨意地流出的疾病。女性常在懷孕時或生產后因骨盆底部的肌肉或局部神經常會受傷,常發生這一種尿失禁。非手術治療以會陰部肌肉鍛煉為主,收縮肛門及尿道括約肌,每日數次,每次30下左右,堅持半年。手術治療可行膀胱頸懸吊術,效果較滿意。
2015-11-14 08: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