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歲女孩因娘胎發育不全常尿床,如何治療?
我女兒大概是在娘胎里面發育不全的原因吧,現在已經快5歲了,還在尿床。也帶她去看過不少醫生,也吃過不少的藥,還是一效果都沒有。現在她還是天天尿床。到底有什么好的治療方法呢。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5 歲女孩尿床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睡眠過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等。 1.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孩子的神經系統在胎兒期發育不足,導致控制排尿的神經功能較弱。可通過神經功能訓練來改善,如定時喚醒排尿。 2.睡眠過深:睡眠過深難以覺醒導致尿床。睡前減少飲水,避免過度興奮和疲勞。 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使得夜間尿量增多。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醋酸去氨加壓素片等藥物。 4.心理因素: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可能引發尿床。家長要給予孩子關愛和支持,緩解其心理壓力。 5.遺傳因素:若家族中有尿床史,孩子尿床的概率可能增加。 6.其他因素:比如膀胱容量較小、泌尿系統感染等。如有感染,可使用頭孢克肟分散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治療。 總之,孩子尿床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家長要有耐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建議,幫助孩子逐漸克服尿床問題。同時,建議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兒科|小兒泌尿科就診,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2024-12-20 03: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茂初
上海市松江區九亭鎮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您好:尿床不遺傳。小兒尿床即遺尿癥。是指3歲以上的小兒入睡后還不能控制排尿,從而不自覺的尿床。習慣性遺尿會使孩子虛弱,影響身體健康和智力發育,經常尿床還會給家庭帶來煩惱。??小兒遺尿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功能性的,二是器質性的,絕大多數小兒尿床是功能性的,是由于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功能性失調引起的。常見原因是精神因素,如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突然驚嚇,恐懼羞怯,對新環境不適應,以及自幼沒有養成夜間把尿的習慣等。少數小兒尿床是器質性的,常由于脊柱裂、脊髓炎、脊髓損傷、癲癇、大腦發育不全、膀胱容積較小、泌尿系統感染、膀胱結石、包莖、肛裂、蟯蟲病等引起。對器質性疾患,應及時請醫生診治,疾病治愈,遺尿也就痊愈了。對于功能性遺尿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父母要正確對待孩子遺尿,尿床是不自覺的,父母應同情,體貼和幫助,決不能打罵厭棄孩子。②解除精神負擔,3歲以后的小兒,已開始懂事了,家長應該對孩子勸說,安慰,使孩子知道這是暫時性的功能失調,可以治愈,從而解除精神負擔,建立治愈的信心。⑧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不讓孩子白天玩得太累,中午睡1—2小時,下午四時以后,不給孩子流質飲食,晚飯少喝湯水,睡前讓孩子小便一次,夜間可叫醒兩次,讓孩子起來小便,堅持一段時間,形成條件反射,也就養成了習慣,使絕大多數孩子都可以治好,對較頑固者,也可以用藥物或針灸治療。
2015-11-15 01:5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尿床并不遺傳,眾所周知,嬰幼兒尿床是十分普遍的現象。若3歲以后仍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從睡覺中醒來自覺排尿,即稱為原發性遺尿癥。
2015-11-14 20: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尿頻”是一個主觀的癥狀,是指小便次數增多。 膀胱囊壁由“逼尿肌”構成,主要有“儲尿”和“排尿”兩大功能。當逼尿肌收縮時,即表示在排尿。但大部分時間,囊壁都處在放松的狀態,即在儲存尿液。 正常成人的膀胱容積約為400毫升,通常儲存200毫升尿液就會有輕微尿意,但人們常會輕易忽略或忘記這種感覺,直到膀胱接近撐滿時,尿意才會逐漸強烈。也就是說,正常成人每次的排尿量至少應有200毫升,而小便解300毫升算是很正常的情況。如果所處環境不允許如廁,即使是撐到400毫升以上也是可能的,此時才算是真正的“憋尿”。兒童的膀胱雖然較小,但和年齡、身高有關,故道理也相同。 尿頻的三大病因 是否屬于“尿頻”,需根據“排尿次數”和“尿量多少”來決定,通常病因有以下三大類: 1、尿量增多造成的尿頻 此類患者的膀胱本身正常,主要是由于尿量增多而造成了尿頻現象。例如:飲水過多(即喝多尿多),或身體水分代謝異常(例如:糖尿病、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腎衰竭水腫、尿崩癥、服用了利尿劑)。由于患者每次的尿量都很多(數百毫升),所以應從減少飲水量和治療潛在疾病著手。 2、膀胱疾病造成的尿頻 膀胱疾病所造成的尿頻,主要特征是總有尿意,所以排尿次數多,但尿量卻很少,一般情況下都少于200毫升,經常只有數十毫升,甚至幾毫升而已。常見疾病包括:膀胱炎、尿路感染、攝護腺肥大和神經性膀胱。對于這類尿頻疾病,必須根據醫生的診斷用藥物來進行治療。 神經性膀胱 是指支配膀胱的神經出了問題,特別是大腦或脊髓中樞神經發生了病變。由于正常膀胱受大腦的控制,因此正常人在不該小便的時候,可以忍住不尿,甚至尿到一半都能緊急“剎住”。但如果大腦發生了病變,例如:中風、巴金森氏癥、癲癇、腦性麻痹等疾病,則會導致膀胱失控,從而造成尿頻現象,甚至出現尿失禁的情形。有時也會因膀胱異常敏感而失去規律收縮,使得大腦無法控制。這些總稱為“神經性膀胱”。 3、精神性(心理性)尿頻癥 精神性尿頻癥的患者,其身體水分代謝和膀胱功能都很正常,主要是因為心理因素所導致的,例如:神經質、性急、焦慮、強迫癥、精神疾病等,使得患者頻頻如廁,但每次只能尿一點點。通常癥狀時好時壞,并且只有在忙碌、專心或睡著的時候,癥狀才會有所改善。所以這種類型的尿頻癥患者,調節心理要素,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最主要的,并且應當保持適當的休息和睡眠時間,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尿頻現象的發生。 兒童精神性尿頻 有關兒童尿頻的問題,爸爸媽媽先要考慮寶寶是否屬于上述前兩種情況,特別是癲癇、腦性麻痹等中樞神經病變。若是尿路感染,則需要考慮有無包皮過長、包皮炎、膀胱過度反應、尿液逆流、結石等問題。如果寶寶所有檢查都沒有異常,的確也存在心理性尿頻的特征,這時,醫生才能謹慎地診斷其為“精神性尿頻癥”。 a、發生原因 孩子的心智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外界環境、暗示性語言等影響,其控制力、抗壓力及表達能力還比較差。所以,只要是受到輕微刺激,包括殘尿對包皮和陰部的刺激、不舒適的衣褲的摩擦、潺潺的水聲、口哨聲等都會令寶寶產生尿意。還有父母的習慣和人格特質對孩子的影響,如大人有尿頻問題、父母過度強調“不能憋尿”、父母常緊張兮兮提示孩子“要不要尿尿”等,以及孩子承受著功課、家庭和人際關系諸多壓力或是孩子具有性急、緊張的個性,這些都會造成兒童精神性尿頻。精彩推薦 b、治療方式 兒童精神性尿頻的治療,首先應該是心理治療。所以,首先應該弄明白病因是什么,其次才是行為治療,也就是“憋尿訓練”。 爸爸媽媽們一定會感到納悶,憋尿不是不好嗎,為什么還要教孩子進行“憋尿訓練”?其實“憋尿”和“尿頻”應根據尿量而定,只有把膀胱撐滿(400毫升以上)才算憋尿,至于二三百毫升,不過是膀胱正常的儲尿過程,也是膀胱有效收縮所必需的。因為膀胱要脹到一個相當程度(200毫升以上),排尿才會有力,否則尿量過少(膀胱不夠脹),反會造成排尿的細弱、無力和余尿感,并激發下一次尿頻,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此,“憋尿訓練”就是要用“憋尿”來控制尿意,以增加膀胱儲尿量,但要以不超過膀胱容量400毫升為原則。當然,“400毫升”是無法去測量的,所以爸爸媽媽們要通過觀察孩子每次排尿的多少、尿液排出時的速度,來判定該讓孩子憋尿到何種程度。 結語 孩子如果患有“兒童精神性尿頻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充分了解和配合醫生的治療方式,才能治療成功,否則,極有可能因為父母的一些做法,而導致該病癥無法治愈。例如:有些父母在寶寶尿尿問題上比小孩子還緊張;有些則是十足地溺愛,孩子每次說“要尿尿”,就盡管讓他去,甚至還讓孩子一直坐在馬桶上不出來。所以借助心理調適和“憋尿訓練”,讓孩子早日擺脫尿頻的苦惱吧!
2015-11-14 16:56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1、為避免孩子夜間熟睡后不易醒,白天應注意不要過度疲勞,中午最好安排一個小時的睡眠時間。 2、晚飯菜中少放鹽,少喝水,少喝湯。 3、睡覺前制止孩子過度興奮,要孩子養成睡覺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習慣。 4、父母要培養孩子自覺起床小便的習慣。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點起來小便”,父母還可以在孩子經常遺尿的鐘點到來之前叫醒他,讓他在清醒狀態下小便。
2015-11-14 09: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