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曾抗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皮膚科
-
腳氣是一種常見的真菌感染性皮膚病,由多種因素引起。治療方法多樣,包括使用抗真菌藥物、注意個人衛生等。關愛自己,從關注健康開始。身體不適時,請及時就醫,并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
2018-11-22 20:52
1.疾病原理:腳氣主要由皮膚癬菌感染引起,如紅色毛癬菌等,具有傳染性。
2.癥狀表現:常見癥狀有瘙癢、水皰、脫皮、異味等。
3.治療藥物:可使用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克霉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
4.日常護理:保持足部清潔干燥,勤換鞋襪,避免與他人共用鞋襪、毛巾等。
5.預防措施:不穿不透氣的鞋子,避免在公共浴室光腳行走。
總之,蘆薈汁液治療腳氣缺乏科學依據。腳氣患者應采取正規治療方法,必要時前往醫院就診。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下焦指的是肝腎,至于用什么食物你要看自己是什么體質,隨便吃是不行的淋證是指因飲食勞倦,濕熱侵襲而致的以腎虛,膀胱濕熱,氣化失司為主要病機,以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病證.淋證為臨床常見病,中醫藥治療類屬淋證的尿路結石和腎盂腎炎均有較好的療效.淋之名稱,始見于《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稱為“淋悶”,并有“甚則淋”,“其病淋”等的記載.《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稱“淋秘”,該篇并指出淋秘為“熱在下焦”.《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描述了淋證的癥狀:“淋之為病,小便如粟狀,小腹弦急,痛引臍中.”隋代《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對本病的病機作了詳細的論述,并將本病的病位及發病機理作了高度明確的概括:“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巢氏這種以腎虛為本,以膀胱熱為標的病機理論,已為后世所宗.金元時期《丹溪心法·淋》強調淋證主要由熱邪所致:“淋有五,皆屬乎熱”.明代《景岳全書·淋濁》在認同“淋之初病,則無不由乎熱劇”的同時,提出“久服寒涼”,“淋久不止”有“中氣下陷和命門不固之證”,并提出治療時“凡熱者宜清,澀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虛者宜補,陽氣不固者溫補命門”,對淋證病因病機的認識更為全面,治療方法也較為完善.歷代醫家對淋證的分類進行了探索,《中藏經》首先將淋證分為冷,熱,氣,勞,膏,砂,虛,實八種,為淋證臨床分類的雛形.《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把淋證分為石,勞,氣,血,膏,寒,熱七種,而以“諸淋”統之.《備急千金要方·淋閉》提出“五淋”之名,《外臺秘要·淋并大小便難病》具體指出五淋的內容:“《集驗》論五淋者,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也.”現代臨床仍沿用五淋之名,但有以氣淋,血淋,膏淋,石淋,勞淋為五淋者,亦有以熱淋,石淋,血淋,膏淋,勞淋為五淋者.按臨床實際,熱淋,氣淋均屬常見,故本節擬分為熱淋,氣淋,血淋,膏淋,石淋,勞淋六淋進行論治.西醫學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石,泌尿系腫瘤,乳糜尿等,當臨床表現為淋證時,可參考本節內容辨證論治.病因1.膀胱濕熱多食辛熱肥甘之品,或嗜酒過度,釀成濕熱,下注膀胱,或下陰不潔,濕熱穢濁毒邪侵入膀胱,釀成濕熱,或肝膽濕熱下注皆可使濕熱蘊結下焦,膀胱氣化不利,發為熱淋;若灼傷脈絡,迫血妄行,血隨尿出,則發為血淋;若濕熱久蘊,煎熬尿液,日積月累,結成砂石,則發為石淋;若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不能分清別濁,脂液隨小便而出,則發為膏淋.2.肝郁氣滯惱怒傷肝,肝失疏泄,或氣滯不會,郁于下焦,致肝氣郁結,膀胱氣化不利,發為氣淋.3.脾腎虧虛久淋不愈,濕熱耗傷正氣,或勞累過度,房室不節,或年老,久病,體弱,皆可致脾腎虧虛.脾虛而中氣不足,氣虛下陷,則發為氣淋;若腎虛而下元不固,腎失固攝,不能制約脂液,脂液下注,隨尿而出,則發為膏淋;若腎虛而陰虛火旺,火熱灼傷脈絡,血隨尿出,則發為血淋;病久傷正,遇勞即發者,則為勞淋.診斷依據1.具有淋證的小便頻急,滴瀝不盡,尿道澀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等基本臨床特征.尚可有各種淋證各自的特征.2.病久或反復發作后,常伴有低熱,腰痛,小腹墜脹,疲勞等癥.3.多見于已婚女性,每因勞累過度,情志變化,感受外邪而誘發.4.結合有關檢查,如尿常規,尿細菌培養,X線腹部攝片,腎盂造影,雙腎及膀胱B超,膀胱鏡等,可明確診斷.治療原則實則清利,虛則補益,是治療淋證的基本原則.實證有膀胱濕熱者,治宜清熱利濕;有熱邪灼傷血絡者,治宜涼血止血;有砂石結聚者,治宜通淋排石;有氣滯不利者,治宜利氣疏導.虛證以脾虛為主者,治宜健脾益氣;以腎虛為主者,治宜補虛益腎.所以徐靈胎評《臨證指南醫案·淋濁》時指出:“治淋之法,有通有塞,要當分別,有瘀血積塞住溺管者,宜先通,無瘀積而虛滑者,宜峻補.”淋證的治法,聲有忌汗,忌補之說,如《金匱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說:“淋家不可發汗”,《丹溪心法·淋》說:“最不可用補氣之藥,氣得補而愈脹,血得補而愈澀,熱得補而愈盛.”驗之臨床實際,未必都是如此.淋證往往有惡寒發熱,此并非外邪襲表,而是濕熱熏蒸,邪正相搏所致,發汗解表,自非所宜.因淋證多屬膀胱有熱,陰液常感不足,而辛散發表,用之不當,不僅不能退熱,反有劫傷營陰之弊.若淋證確由外感誘發,或淋家新感外邪,癥見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者,仍可適當配合辛涼解表之劑.因淋證為膀胱有熱,陰液不足,即使感受寒邪,亦容易化熱,故應避免辛溫之品.至于淋證忌補之說,是指實熱之證而言,諸如脾虛中氣下陷,腎虛下元不固,自當運用健脾益氣,補腎固澀等法治之,不屬忌補范圍.用藥原則·熱淋癥狀:小便頻急短澀,尿道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方藥:八正散.本方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麥,滑石利尿通淋,大黃,山梔,甘草梢清熱解毒.若大便秘結,腹脹者,可重用生大黃,并加枳實以通腑泄熱;若腹滿便溏,則去大黃;若伴見寒熱,口苦,嘔惡者,可合用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若濕熱傷陰者,去大黃,加生地,牛膝,白茅根以養陰清熱;若小腹脹滿,加烏藥,川棟子行氣止痛;若熱毒彌漫三焦,人營人血,又當急則治標,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以清熱瀉火解毒;若頭身疼痛,惡寒發熱,鼻塞流涕,有表證者,加柴胡,金銀花,連翹等宣透熱邪.
2015-11-15 04:2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下焦指臍下,包括雙腎,大小腸,膀胱.下焦濕熱證是指濕熱邪氣引起腎和膀胱的蒸騰氣化失常,大小腸的傳化糟粕功能異常所表現出來的浮腫,蛋白尿,血尿,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口中有尿味(或氨味),貧血等嚴重的腎衰癥狀.用藥原則·熱淋癥狀:小便頻急短澀,尿道灼熱刺痛,尿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通淋.方藥:八正散.本方的功效是清熱解毒,利尿通淋.其中木通,篇蓄,瞿麥,滑石利尿通淋,大黃,山梔,甘草梢清熱解毒.若大便秘結,腹脹者,可重用生大黃,并加枳實以通腑泄熱;若腹滿便溏,則去大黃;若伴見寒熱,口苦,嘔惡者,可合用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若濕熱傷陰者,去大黃,加生地,牛膝,白茅根以養陰清熱;若小腹脹滿,加烏藥,川棟子行氣止痛;若熱毒彌漫三焦,人營人血,又當急則治標,用黃連解毒湯合五味消毒飲,以清熱瀉火解毒;若頭身疼痛,惡寒發熱,鼻塞流涕,有表證者,加柴胡,金銀花,連翹等宣透熱邪.
2015-11-15 00:4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下焦濕熱是造成陰囊潮濕的原因之一,如果已經診斷為下焦濕熱,可以對癥下藥我建議你看看中醫,辨證施治.系統調理.中藥對肌體的副作用很小.
2015-11-14 20:0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用中醫來說,可能是濕熱下注.可以服用龍膽瀉肝丸或者八正和劑,具體劑量按說明服用平時忌煙酒,少食辛辣,避免久坐,勤于鍛煉.
2015-11-14 17: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下焦濕熱又叫濕熱下注,指濕熱流注于下焦.你的癥狀用中醫解釋算屬于濕熱下注,建議使用中醫辨證論治治療,效果比較不錯.
2015-11-14 17:01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
Q: 裸睡時陰囊潮濕是何原因? -
Q: 陰囊潮濕會對同房產生影響嗎? -
Q: 陰囊潮濕會影響同房嗎 -
Q: 手淫致記憶力差、陰囊潮濕如何處理 -
Q: 陰囊潮濕有哪些有效的醫治辦法? -
Q: 陰囊潮濕是什么原因,會是淋病嗎? -
Q: 陰囊潮濕還瘙癢應如何處理? -
Q: 陰囊潮濕易出汗的原因是什么? -
Q: 陰囊潮濕易出汗的原因有哪些? -
Q: 23 歲男性手淫致早泄等癥狀如何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