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旻湖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腸息肉切除后是否復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息肉性質、數量、切除完整性、術后生活習慣、遺傳因素等。若感身體不適,請立即尋求專業醫療幫助,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治療,切勿隨意服藥。
2018-11-23 13:11
1.息肉性質:炎性息肉復發率低,腺瘤性息肉相對較高。
2.息肉數量:數量越多,復發可能性越大。
3.切除完整性:若切除不徹底,易導致復發。
4.術后生活習慣:如長期高脂飲食、吸煙酗酒、缺乏運動,復發風險增加。
5.遺傳因素:有家族遺傳病史者更易復發。
總之,腸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復查,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以降低復發風險。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我女兒三個月也長了鵝口瘡,去醫院醫生給開的制霉素片,回家用一點點水泡成溶液涂抹在長口瘡的部位,或者磨成面撒到嘴里,挺管用的最好再補充一點維生素C.
2015-11-15 06:4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用碳酸氫納先涂舌頭和上顎,接著用制霉菌素涂舌頭和上顎。堅持就會好了。以前也用紫藥水涂。我們家小孩目前也在治療。
2015-11-15 04:1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鵝口瘡又叫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鵝口瘡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在口腔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鵝口瘡,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也有可能是因為奶頭不潔或者喂養者的手指感染,媽媽的乳頭或者橡皮奶頭都是感染的來源。主要表現為在牙齦、頰黏膜或口唇內側等處出現乳白色奶塊樣的膜樣物,呈斑點狀或斑片狀分布。方1.外涂紅糖治鵝口瘡:紅糖研末30克,取適量涂于患處,一天4—6次。方2.黃連末治鵝口瘡:取適量黃連末填在肚臍眼上,每日換一次。方3.皮硝治鵝口瘡:取皮硝30克,搗細,取適量填在肚臍眼上,外面用膠布封固,每日換一次。
2015-11-15 01:4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來看鵝口瘡好發于6周歲以下的嬰幼兒,我們建議您可以采取如下所示的對癥治療:1應用嗎林狐口服,每日3次,小兒嚴格按照體重服用,病毒唑與聚肌胞可以酌情選用;另外,也可以服用板藍根沖劑2采取支持治療給予足夠的電解質和水分,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C等等3保持孩子口腔的衛生清潔。
2015-11-14 20:3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與魚肝油滴劑調勻,涂搽在創面上,每4小時用藥一次,療效顯著。癥狀嚴重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藥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進行綜合治療。飲食衛生:保持餐具和食品的清潔,奶瓶、奶頭、碗勺等專人專用,使用后用堿水清洗,煮沸消毒。母乳喂養者每次喂奶前,母親應先洗手,清潔乳頭。
2015-11-14 15: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