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反復且與天氣相關,會是強直嗎?
腰腿痛晚上翻不動身子,早上起不了床,起來后活動活動還好點,白天疼痛較差點,每天下午開始嚴重,疼痛逐漸增加尤其到晚上,嚴重時腿都沒有辦法挪動,也有時一天都不發作,睡覺躺下后腿不敢直接伸直,因為在脊柱(尾巴骨)兩側有腫脹的壓痛的感覺,還有就是在天氣變化(下雨、陰天)的頭一天(天氣很好)疼痛會增加嚴重時無法走路。病史有兩年了中間好過,一點感覺都沒有,后來又出現了。從下午開始到整個晚上,一天只有早上幾個小時疼痛較差。懷疑是強直。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腰腿痛反復發作,受天氣影響明顯,懷疑強直,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風濕免疫疾病、脊柱關節病變、神經受壓等。 1.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的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可導致腰腿痛。長期彎腰、久坐等是常見誘因。癥狀多為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物理治療、藥物治療(如布洛芬、甲鈷胺、甘露醇等),嚴重者需手術。 2. 腰肌勞損:腰部肌肉長期緊張或損傷,引起疼痛。常因過度勞累、姿勢不良所致。表現為腰部酸痛,活動后可緩解。治療以休息、按摩、熱敷為主,可服用氯唑沙宗等藥物。 3. 風濕免疫疾?。喝珙愶L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自身免疫異常導致關節炎癥。除腰腿痛,還可能有關節腫脹、僵硬。需使用抗風濕藥物(如柳氮磺胺吡啶、來氟米特)、生物制劑等。 4. 脊柱關節病變:如脊柱關節炎、脊柱側彎等,脊柱結構異常引發疼痛??赡芘c遺傳、發育異常有關。輕者保守治療,重者手術矯正。 5. 神經受壓:如梨狀肌綜合征,梨狀肌壓迫坐骨神經,產生下肢疼痛、麻木。治療包括休息、物理治療、神經松解術等。 腰腿痛病因復雜,僅憑癥狀難以確診,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骨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如腰椎 CT、磁共振成像(MRI)、風濕因子檢測等,以明確診斷,并采取針對性治療。
2024-12-19 20:3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那你的情況還是屬于和你所說的外傷是有很直接的關系的,所以說建議做一下詳細的腰椎檢查看一下,然后再確定具體的治療用藥.
2015-11-15 03: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椎骨運動中損傷,如果不注意恢復。是會導致病變慢性過程的。應體檢,確定損傷的部位,及原因,在做按摩治療,緩解肌肉痙攣狀態,及使手法復位。
2015-11-14 17: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針灸按摩效果還好.外用紅花油.
2015-11-14 10:4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您好,建議就診上級醫院確診.頸椎小關節紊亂癥多見于中青年,初次起病者一般年齡較輕,常因外傷、勞累或受涼等因素誘發,起病較急,治愈后容易復發,??煞磸桶l作。 局部表現為頸部疼痛,頸項強直,活動明顯受限,嚴重病例可出現斜頸樣外觀。此外,因頸椎病變局部的植物神經末梢受到刺激以后可發生一系列反射性癥狀,病人可感有頭昏、視物模糊不清、復視、眼震、吶吃、面部麻木等表現,即頭—頸綜合征。 檢查可發現病變頸椎棘突向一側隆起或呈現明顯偏歪,椎旁常有明確壓痛點,此外風池穴或肩胛內緣也可有壓痛。癥狀較重者尚可查出有頸項強直、肌肉緊張、活動明顯受限、斜頸畸形等體征。 頸椎X線攝片檢查:一般無頸椎退行性改變,正位片可顯示頸椎側彎畸形,病變棘突偏歪;側位片可發現患椎有旋轉表現,即可出現病變頸椎椎間小關節雙影改變(雙凸現象)、椎根切跡呈現雙影改變(雙凹現象)及椎體后緣雙影(雙邊現象),即關節突、椎弓切跡及椎體后緣雙影現象,而其上下頸椎卻顯影正常;斜位片顯示椎間關節間隙有相對增寬或狹窄現象。可協助診斷。 考慮為頸椎小關節紊亂癥的患者,經治療棘突偏歪得到糾正后,癥狀消失或明顯好轉,即可確立頸椎小關節紊亂癥的診斷。治療原則如下 (1)推拿:采用理筋手法,即患者取坐位,術者站立其身后,一手扶患者額部,另一手用拇指點壓痛點,繼而在患側肩背部作由上而下的按摩,反復4~5次,并囑其作低頭、旋轉頭部等活動。然后,術者用左手托住患者頭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頜,兩手同時用力慢慢向上提牽,并在提牽下使頭頸后仰,或左右旋轉活動3~4次,最后用輕柔手法,作局部按摩3~5分鐘。本法可舒筋活血,松解頸部肌肉痙攣,緩解疼痛。 (2)針灸:選取風池、大椎、外關、或局部壓痛點等穴,強刺激,留針5~10分鐘。 (3)中藥治療:治宜行氣活血,舒筋活絡。常用藥物有:當歸10g,葛根10g,桂枝10g,赤芍10g,羌活10g,川芎6g,防風10g,伸筋草10g等。局部外貼麝香追風膏、傷濕止痛膏等。 (4)西藥治療:疼痛不適者,口服消炎痛、炎痛喜康等。如疼痛較甚者,可用醋酸強的松龍1~2ml,加1%普魯卡因等量,作局部痛點注射。
2015-11-14 10:4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