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典型主動脈縮窄癥及應對方法
不典型主動脈縮窄癥是什么樣的病?有了這個毛病之后,我應該怎么辦?平時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怎么做來緩解這樣的疾病呢?不典型主動脈縮窄癥是什么樣的?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不典型主動脈縮窄癥是一種較為少見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主動脈先天發育異常或后天病變導致管腔狹窄。患者可能出現頭暈、頭痛、心悸、乏力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日常要注意定期復查、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控制情緒、避免勞累等。 1. 癥狀表現:常見癥狀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上肢血壓高、下肢血壓低等。 2. 病因探究:可能由先天性主動脈發育不良、動脈粥樣硬化、大動脈炎等引起。 3. 檢查方法:通過超聲心動圖、CT 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明確診斷。 4. 治療手段:輕者可使用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纈沙坦等控制血壓;嚴重者需進行手術,如主動脈成形術、人工血管置換術等。 5. 日常注意:飲食宜清淡,少吃高鹽、高脂食物;適量運動,如散步、慢跑,但避免劇烈運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緊張焦慮;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總之,不典型主動脈縮窄癥需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患者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并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19 17:1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主動脈縮窄指的是自無名動脈到第一對肋間動脈之間的主動脈先天性發育異常,形成局部管腔狹窄,產生血流動力學障礙。主動脈縮窄是較為常見的先天性心臟大血管畸形,發生率為每l000活產嬰兒的0.2一0.6,在常見先天性心臟病中發生率位居第8位,占全部先天性心臟病的5%—8%。男性多于女性。
2015-11-15 02:2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域附近的先天性狹窄。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根據狹窄和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的關系分為二型:①導管前型;②導管后型。導管前型又稱嬰兒型,動脈導管多開放,常合并心內畸形;導管后型又稱成人型,動脈導管常閉合,很少合并心內畸形。本病在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其發病率在西方國家較高,占先心病發病率的7%~8%,男多于女(2:1~5: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