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2 歲兒童門牙磕松有可能會引發齲齒,這取決于多種因素,如損傷程度、口腔衛生、飲食習慣、牙齒發育狀況、后續護理等。 1. 損傷程度:若損傷嚴重,導致牙髓暴露,易引發牙髓感染,進而增加齲齒風險。 2. 口腔衛生:兒童未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食物殘渣殘留,細菌滋生,會加大齲齒可能。 3. 飲食習慣:常吃甜食、酸性食物,會使口腔環境變酸,利于細菌生長,易致齲齒。 4. 牙齒發育狀況:牙齒本身發育不良,礦化程度低,抗齲能力弱,受傷后更易患齲。 5. 后續護理:受傷后未及時處理或處理不當,也會影響牙齒恢復,增加齲齒概率。 總之,2 歲兒童門牙磕松后,家長應密切關注,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和飲食習慣,如有異常及時就醫。
2024-12-20 04:1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齲齒與損失引起的松動不會有直接聯系,也沒有因果關系,所以損傷注意休息制動注意避免接觸硬食物即可,一般需要一周即可會反復正常,祝你的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2015-11-16 02:3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桂英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五官科
-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孩子的情況,不會的,建議忌食甜性食物即可.同時齲齒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細菌,飲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關聯,缺少一個方面都不能發生齲齒.當前學者們認為唾液作為牙齒的外環境,是重要影響齲病的因素. 1.細菌齲齒發生和發展過程中,由于細菌在齲病發病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近年來國際上公認齲病是細菌病致齲的細菌種類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桿菌.這些細菌與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殘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這種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細菌產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質表面脫鈣,溶解.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 2.飲食在齲齒形成過程中,飲食是細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這些物質既供給菌斑中細菌生活和活動能量,又通過細菌代謝作用使糖酵解產生有機酸,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使釉質脫礦破壞,繼之某些細菌又使蛋白質溶解形成齲洞.致齲的糖類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 牙齒發育時期,營養決定牙齒組織的生化結構,鈣化良好的牙齒抗齲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礦物鹽類,主要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鈣,磷,維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齒的抗齲性就低,造成齲齒發病的條件.乳牙在胎兒期即已發生,發育和鈣化,母新乳期的營養,對胎兒乳牙的發育雖然沒有決定性影響,但加強母體營養仍對乳牙鈣化有利的.除非母體患嚴重代謝障礙病或遺傳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嚴重影響. 3.牙齒牙齒的形態,結構和位置與齲齒發病有明顯的關系.牙齒咬面的窩溝是發育過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窩溝內容易滯留細胞和食物殘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誘發齲齒.礦化不足,特別是鈣化不足的牙齒,釉質和牙本質的致密度不高,抗齲性低,容易患齲齒.氟在牙齒礦化結構中的含量雖然很微少,但對增強牙齒的抗齲性很重要.牙齒中含適量氟就不易發生齲齒.乳牙和年輕恒牙的結構和鈣化程度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齲因素的影響,患齲率高. 唾液是牙齒的外環境,起著緩沖,洗滌,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滌牙齒表面,減少細菌和食物殘屑堆積.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滯留,助長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齒表面上.唾液的性質和成分影響其緩沖能力,也影響細菌的生活條件
2015-11-15 22:2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像這樣的情況是需要到牙科檢查下的考慮嚴重時是可以傷到牙神經影響牙齒生長的一般是需要及時補補鈣和口服消炎藥是可以治療下注意觀察下的是否有牙齒壞死的可能性
2015-11-15 21:4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別擔心.一般是不會有事的.注意保持口腔衛生清潔就可以的以后更換恒牙就可以的
2015-11-15 14:5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