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脾虛是中醫常見的病癥,癥狀包括食欲減退、腹脹、便溏、乏力、面色萎黃等。治療方法有中藥調理、飲食調整、運動鍛煉、穴位按摩、情志調節等。 1. 癥狀表現:食欲不佳,進食后易腹脹;大便不成形,次數增多;身體困倦,氣短懶言;面色無華,唇色淡白;肌肉松軟,消瘦或肥胖。 2. 中藥治療:可選用參苓白術散、補中益氣丸、歸脾丸等,但需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3. 飲食調理:多吃健脾食物,如山藥、薏米、芡實、紅棗等,避免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4. 運動鍛煉: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增強體質。 5. 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位,促進脾胃功能。 6. 情志調節: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思慮和焦慮。 脾虛需要綜合調理,養成良好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如果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2-19 15:2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脾虛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建議:臨床上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實脾飲、歸脾湯等方劑治療。
2015-11-16 03:1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