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老人多次昏迷,檢查有腦梗,如何確診與治療?
我的父親今年60,有多年氣管炎,05年檢查有肺氣腫,未治愈,經常口服藥治療,04年出現大白天突然昏迷的情況,不抽不吐,呼吸有點急促,10多分鐘后醒過來,發生什么全然不知,沒有任何先兆,到05年內這種情況又出現在過兩次,因沒有家人在場,都是聽人說,也就按氣管炎治,06年10月至現在發病的次數明顯高于幾次,癥狀和前幾次一樣.元月份在縣級醫院做CT檢查: 結果醫生說是腦梗塞\腦萎縮將CT片子拿到市級醫院醫生診斷:輕微腦梗塞與白癡腦病今年7月2號在市三甲醫院做了個腦部核磁共振: 檢查報告:雙側大腦半球對稱,腦溝增寬,腦回變薄,雙側腦室系統對稱性擴張,中線結構無移位,雙側腦室周圍、基底節區可見多發點狀異常信號,T1WI為低信號,T2WI為高信號,無占位征象,作腦實質內求見異常,無占位性病變,雙側小腦角區顯示清晰,無特殊信號改變,腦干及小腦形態及信號求見,顱底無畸形。 MRI診斷:雙側腦室周圍、基底節區多發腦梗塞從發病的情況來看沒有平時我們所見到的此種病的癥狀,我想確診一下是不是腦梗塞?是的話,有什么治療方面的建議?謝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老人多次突然昏迷,經檢查懷疑腦梗塞。確診需綜合癥狀、檢查等,治療包括藥物、康復等。常見因素有癥狀表現、檢查結果、基礎疾病、治療方法、預防措施等。 1.癥狀表現:突然昏迷、呼吸急促等可能是腦梗塞的表現,但還需與其他疾病鑒別,如低血糖、癲癇等。 2.檢查結果:CT、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可幫助明確診斷。像本案例中的腦溝增寬、腦回變薄、雙側腦室周圍和基底節區多發點狀異常信號等提示腦梗。 3.基礎疾病:多年氣管炎、肺氣腫可能影響心肺功能,加重腦梗風險。 4.治療方法:藥物方面,可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鈣片穩定斑塊,依達拉奉注射液清除自由基等。同時,病情穩定后盡早進行康復訓練。 5.預防措施: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煙限酒,保持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 總之,對于老人的情況,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進行診斷和治療,并注重預防再次發作。
2024-12-23 02: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腦梗塞的醫學概念.腦梗塞,動脈阻塞后出現相應部位腦組織的破壞,可伴發出血.發病機制為血栓形成或栓塞,癥狀的性質因病變累及的血管不同而異. 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 腦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體重超重,高脂血癥,喜食肥肉,許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積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現的表現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起病在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高峰.(2)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可以是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嚴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個病人可具有以上臨床表現中的幾種.(3)腦CT檢查的意義:腦CT檢查顯示腦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準確率66.5%~89.2%,顯示初期腦出血的準確率100%.因此,早期CT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排除腦出血等病變.這是十分重要的,發病早期腦出血與腦血栓形成的治療有截 然不同的地方.當腦梗塞發病在24小時內,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變在腦干和小腦處,腦CT檢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確診斷.必要時應在短期內復查,以免延誤治療.綜合分析您的臨床癥狀,您需要進行治療.治療原則主要是改善腦循環,防治腦水腫,治療合并癥.1,適當地活動可以起到改善腦循環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應臥床休息,加強護理.2,改善腦部血循環增加腦血流量,促進側支循環建立,以圖縮小梗塞面積.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漿,維腦路通,復方丹參注射液,川芎嗪等藥,每日1~2次,靜滴液量250~500毫升,連用7~10天.有頭痛,惡心,嘔吐或意識障礙者,可用20%甘露醇脫水治療,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 3,溶血栓療法常用尿激酶,鏈激酶溶解血栓.用國產尿激酶2萬~5萬單位加入0.56摩爾/升10%葡萄糖液中靜滴,每日1次,每療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頸動脈給藥治療腦梗塞,一般在發病24小時之內應用,由于采用頸動脈穿刺注藥,難度較大,必須在醫院應用.溶栓治療應早期應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內,富含水分,易溶解,這樣見效快,療程短,但要密切觀察病情,以免引起腦出血的嚴重后果. 4,高壓氧治療經實踐證明對治療腦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腦梗塞的病殘率.宜于早期應用,每日一次,10次為1療程,每次吸氧時間90~110分鐘,必須在密閉加壓艙進行,受條件限制. 5,調節血壓,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發病的危險因素.但血壓過高的不要降壓太快;血壓過低時適當給予提高.腦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對治療不利,必須積極控制.
2015-11-16 11:4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腦梗塞(1)指導患者在急性期臥床休息,取平臥位為好,以保證腦血流供給,減輕腦組織缺血狀況.(2)保持癱瘓肢體功能位置,幫助患者做患肢及關節的被動運動.(3)病情穩定后,鼓勵患者做主動鍛煉.盡早下床活動,從起床,患肢平衡,站立,行走進行訓練指導,逐步增加活動范圍和次數,最后幫助進行上下樓梯訓練,讓患肢得到運動,利于功能的恢復.我們用中藥龜-龍-腦-康修復損傷腦細胞,含有豐富的神經營養因子,小分子多肽,多種氨基酸,這些有效成分可直接作用于腦細胞,具有促進蛋白質合成抗腦皮質缺氧,改善腦能量代謝,加速腦血液循環,有利于病情恢復
2015-11-16 11: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腦中風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腦血栓形成)兩大類,以腦梗塞最為常見.腦中風發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腦中風或腦卒中是由腦部血液循環障礙導致以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為特征的疾病.造成腦中風的原因主要有: (1)高血壓病和動脈粥樣硬化,是腦中風的原因中最主要和最常見的. (2)心臟病,是腦栓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風濕性,高血壓性,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等,均有可能產生附壁血栓,當出現心力衰竭或房顫時,促使血栓脫落,流至腦動脈而發生栓塞. (3)顱內血管發育異常所致的動脈瘤,動靜脈畸形,是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且常多次破裂出血. (4)某些炎癥可侵犯腦膜,腦血管,或單獨侵犯腦血管引起腦動脈炎,如化膿性,結核性,霉菌性炎癥和風濕病等,均可引起腦血管病. (5)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紅細胞增多癥,白血病,常引起出血性腦血管病.少數發生缺血性腦血管病. (6)代謝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均與腦血管病關系密切. (7)各種外傷,中毒,腦瘤,腦腫瘤放射治療以后等,均可造成缺血性或出血性腦血管病. 另外,氣溫變化,環境,情緒的改變,過度緊張,疲勞等也是腦中風的原因.吸煙,過度飲酒者中風發病率也會大大增加.本病發病時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甚至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為主癥.一般情況下發病后初始2周內為急性期,2周以后進入恢復期,半年以上則為后遺癥期.急性期以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效果最好,而在恢復期的治療中則中醫尤其是針灸治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針灸能顯著改善癱瘓肢體和語言等功能,提高治愈率,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切忌對腦中風病人采取以下動作: ①搖晃; ②墊高枕頭; ③前后彎動或捻頭部; ④頭部震動等. 急救措施: ①檢查一下生命體征情況,如呼吸和心跳已經停止,要馬上做心,肺復蘇術. ②病人意識清楚,可讓病人仰臥,頭部略向后,以開通氣道,不需墊枕頭,并要蓋上棉毯以保暖. ③失去意識的病人,應維持昏睡體位,以保持氣道通暢,不要墊枕頭. ④寒冷會引起血管收縮,所以要保持室溫暖和,并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有大小便失禁者,應脫去病人褲子,墊上草紙等.1),預防中風,就要把中風的危險因素盡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壓是預防中風的重點.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服用降壓藥物,有條件者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要保持情緒平穩,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緒激動的事,如打牌,搓麻將,看體育比賽轉播等;飲食須清淡有節制,戒煙酒,保持大便通暢;適量活動,如散步,打太極拳等. 防治動脈粥樣硬化,關鍵在于防治高脂血癥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動物內臟等;適量運動增加熱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藥物. 控制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如心臟病,脈管炎等. 2),注意中風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風發作前常有血壓升高,波動,頭痛頭暈,手腳麻木無力等先兆,發現后要盡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3),有效地控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當病人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先兆時,應讓其安靜休息,并積極治療,防止其發展為腦血栓形成. 4),注意氣象因素的影響:季節與氣候變化會使高血壓病人情緒不穩,血壓波動,誘發中風,在這種時候更要防備中風的發生.
2015-11-16 10:38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動脈阻塞后出現相應部位腦組織的破壞,可伴發出血.發病機制為血栓形成或栓塞,癥狀的性質因病變累及的血管不同而異. 腦梗塞是由于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 腦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糖尿病,體重超重,高脂血癥,喜食肥肉,許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見于45~70歲中老年人.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積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現的表現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靜休息或睡眠時發病.起病在數小時或1~2天內達到高峰. (2)頭痛,眩暈,耳鳴,半身不遂,可以是單個肢體或一側肢體,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現吞咽困難,說話不清,惡心,嘔吐等多種情況,嚴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個病人可具有以上臨床表現中的幾種. (3)腦CT檢查的意義:腦CT檢查顯示腦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準確率66.5%~89.2%,顯示初期腦出血的準確率100%.因此,早期CT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排除腦出血等病變.這是十分重要的,發病早期腦出血與腦血栓形成的治療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當腦梗塞發病在24小時內,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變在腦干和小腦處,腦CT檢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確診斷.必要時應在短期內復查,以免延誤治療. (4)有一種稱為“腔隙性腦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無癥狀或癥狀輕微,因其他病而行腦CT檢查發現此病,有的已屬于陳舊性病灶.這種情況以老年人多見,病人常伴有高血壓病,動脈硬化,高脂血癥,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腦梗塞可以反復發作,有的病人最終發展為有癥狀的腦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穩定,多年不變.故對老年人“無癥狀性腦卒中”應引起重視,在預防上持積極態度.
2015-11-16 04:2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