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內多處反復長癤子,如何根治?
大夫您好!我2個月前,屁股上長了2個,是挨著的,我開始沒有注意,2,3天的時間就長成了大膿包,每個拳頭那么大,十分疼痛,到醫院醫生說是癤子,然后開口引流,換了幾次藥就好了。沒想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個月內長了10幾個,屁股上,大腿上,肚子上,額頭上(右眼上部),屁股上較多,有的忍著疼一星期左右自動就破濃,有的開刀做了引流。以前從來沒起過這種東西,這2個月以來十分痛苦,而且嚴重影響了學習。求醫生幫我作出診斷,并給一個根治的方法。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癤子反復出現可能與個人衛生、免疫力、飲食、皮膚感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 1. 個人衛生:皮膚清潔不到位,容易滋生細菌。要勤洗澡、更換衣物,尤其是出汗后及時清潔。 2. 免疫力:身體免疫力低下時,易受病菌侵襲。保持充足睡眠、適度運動、減輕壓力有助于增強免疫力。 3. 飲食:過多攝入辛辣、油膩、高糖食物可能影響皮膚狀態。應均衡飲食,多吃蔬菜水果。 4. 皮膚感染:原有癤子處理不當或周邊皮膚存在微小破損,細菌易侵入。要規范處理癤子,避免擠壓。 5. 內分泌: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皮脂分泌異常。規律作息,避免內分泌紊亂。 6. 基礎疾病:如糖尿病患者易出現皮膚感染,要積極控制血糖。 總之,要綜合調理,注意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如果癤子反復出現,建議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以確定是否存在其他潛在問題。
2024-12-22 22:1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癤子是指發生在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的急性化膿性疾病。可分有頭癤、無頭癤、螻蛄癤、癤病等。其特點是色紅、灼熱、疼痛,突起根淺、腫勢局限,范圍多在3厘米左右,易膿、易潰、易斂。相當于西醫的癤、頭皮穿鑿性膿腫、癤病等一般病情容易反復的患者,可能是患者的身體抵抗力太差有關系。建議常規的治療的同時,服用中藥調理。最好是到正規中醫醫院的皮膚科看看。這樣可能會好一點
2015-11-17 06: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癤,是化膿菌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炎癥.單個損害稱為癤.是疼痛的半球形紅色結節.以后,中央化膿壞死,終于潰破或吸收,多發而反復發作者稱癤病.好發于頭,面,頸,臀等部位,夏秋季多見.面部癤,有全身癥狀的癤和癤病,應給予磺胺藥或抗生素.并注意休息,補充維生素,適當增加營養.
2015-11-16 21: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癤子,夏天尤其多見,俗稱“暑癤”.中醫認為是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于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隨處都可發生,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于顏面及手指,足趾.癤子初起時如黃豆大或梅子大,發紅,發熱,又腫又痛,逐漸向四周擴大.數天后,在中央出現一個黃白色的小膿頭,潰破出膿后就逐漸愈合.但是往往這里好了那里又發,頑固難愈;特別是當病人正氣虛弱,或擠壓癤子,還會引起“瘡瘍內陷”,“疔毒走黃”,也就是敗血癥.所以,不能忽視對癤子的預防和治療.預防癤子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膚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于預防癤子的發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藥,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熱解毒中藥,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尚未化膿的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須癤腫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愈合.
2015-11-16 17:59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癤子,夏天尤其多見,俗稱“暑癤”.中醫認為是毒侵入皮膚而發病,屬于瘡瘍熱證,所以又稱“熱癤”.細小如釘而反應較重的癤子,則稱為“疔瘡”.癤子隨處都可發生,以頭,面,頸,背,臀等處最為多見;疔瘡主要見于顏面及手指,足趾.預防癤子要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否則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膚腺及皮下組織,就會化膿而發病.用野菊花,金銀花,蒲公英,綠豆衣各12克,甘草6克,煎水代茶飲用,也有助于預防癤子的發生.在暑天也可以少量服用六神丸.一旦發生癤子,宜內外兼治.內服清熱解毒中藥,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外敷清熱解毒中藥,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尚未化膿的效果較好.已經化膿的,須癤腫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愈合.關鍵是注意個人衛生,并盡量少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加強鍛煉身體.
2015-11-16 16:4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