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肺部及肝臟影像異常如何治療及嚴重程度
影像表現:食道中下段管壁增厚,相管腔狹窄,左肺上葉尖后段可見條索影,邊緣清晰.兩下肺胸膜下可見多個小結節影,直徑約2MM,左肺上葉舌段可見少許斑條索狀密度增高影,縱隔可見多個輕度腫大淋巴結.肝左右葉可見多發散在分布大小不等類圓形病灶,平掃呈低密度,邊界欠清,病灶密度不均勻,可見液化壞死區,增強掃描病灶呈逐漸不均勻強化.我這個如何治療,能否告訴我有多嚴重.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食道中下段管壁增厚、管腔狹窄,肺部存在條索影及結節,縱隔有輕度腫大淋巴結,肝臟有多發病灶,情況較為復雜。需綜合考慮炎癥、腫瘤等多種可能,治療方法因病而異,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食道情況:管壁增厚和管腔狹窄可能是炎癥或腫瘤導致。炎癥可通過抗炎藥物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等治療;若為腫瘤,可能需手術或放化療。 2. 肺部條索影和結節:條索影多為陳舊性病變,一般無需特殊處理。小結節需定期復查胸部 CT 監測變化,若有惡變傾向可能需手術。 3. 縱隔淋巴結腫大:可能是炎癥或腫瘤轉移引起。炎癥可抗炎治療,腫瘤轉移則需針對原發腫瘤治療。 4. 肝臟病灶:多發類圓形低密度病灶可能是囊腫、血管瘤或腫瘤。較小的良性病變定期復查,較大或有惡變的可能需手術或介入治療。 5. 綜合治療:根據具體病情,可能需要多學科會診,制定個體化的綜合治療方案。同時,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強營養,提高自身免疫力。 總之,僅憑目前的影像表現不能明確診斷,需要進一步檢查,如病理活檢等,以確定具體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23 08:4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首先我所說的只是參考,建議你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根據你的描述,已屬肝癌晚期,已經發生了胸膜肺的轉移,縱隔淋巴結的轉移.食管下端增厚,懷疑是肝癌引起的門靜脈高壓導致的胃食管靜脈曲張.建議你及時去醫院完善檢查,明確診斷,明確臨床分期,積極治療.一般可以采用化療,介入,對癥等治療,只要你堅持,只要你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就可以使病情穩定.
2015-11-17 12:57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一、肝癌自然病程的新概念 本病起病隱匿,但一旦出現癥狀,則發展很快,過去認為其自然病程約為2-6月,故有“癌王”之稱。現認為其自然病程約為24個月,近年來經甲胎蛋白普查,早期發現的病例可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稱為亞臨床肝癌。按肝癌的發展可分為:①亞臨床前期,指從病變開始至作出亞臨床肝癌診斷之前,患者無癥狀與體征,臨床難以發現,平均約10個月左右。②從亞臨床肝癌診斷建立至出現癥狀之前為亞臨床期,患者仍無癥狀與體征,瘤體約3-5厘米,診斷仍較困難,多屬AFP普查發現,此期平均為8個月左右。③一旦出現肝癌臨床表現,已至中期,此時,病情發展很快,不久可出現黃疸、腹水、肺轉移以至廣泛轉移及惡病質的晚期表現、中、晚期共約6個月左右。肝癌發展至晚期時,瘤體直徑已達10厘米左右,難以治愈。二、中晚期的臨床表現(一)肝區疼痛 右上腹疼痛最為常見,為本病的重要癥狀、疼痛為持續性或間歇性,多呈純痛或脹痛,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加劇而難以忍受。肝區疼痛部位與病變部位密切相關,病變位于肝右葉表現為右季肋區疼痛,位于肝左葉則表現為劍突下區痛。如腫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散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長的腫瘤可引起右側腰部疼痛。疼痛原因為腫瘤生長使肝包膜繃緊所致。突然發生的劇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則為肝包膜下癌結節破裂出血、或向腹腔內破潰引起腹腔內出血及腹膜刺激所致。(二)肝臟腫大 肝腫大呈進行性、質堅硬、表面凹凸不平,有大小不等的結節或巨塊,邊緣鈍而整齊,觸診時常有程度不等的壓痛,肝癌突出右肋弓下或劍突下時,相應部位可見局部飽滿隆起,如癌腫位于肝的橫膈面,則主要表現橫膈局限性抬高而肝下緣可不腫大,位于肝表面接近下緣的癌結節最易觸及,有時患者可自己發現而就診。(三)血管雜音 由于肝癌血管豐富而迂曲,動脈驟然變細或因癌塊壓迫肝動脈及腹主動脈,約有半數病人可以在相應部位聽到吹風樣血管雜音,此體征頗具診斷價值,但對早期診斷意義不大。(四)門靜脈高壓征象 肝癌多伴有肝硬化,故常有門脈高壓的表現,脾大尚可因門靜脈或脾靜脈內癌栓形成,或肝癌壓迫門靜脈或脾靜脈引起。腹水為晚期表現,門靜脈及肝靜脈的癌栓可加速腹水的生長,腹水一般為漏出液,血性腹水多為癌腫向腹腔破潰所致,亦可因腹膜轉移而引起。(五)黃疸 常在晚期出現,多由于癌腫或腫大的淋巴結壓迫膽管引起膽道梗阻所致。近來發現肝細胞癌可侵犯膽道而致梗阻性黃疸及膽道出血。黃疸亦可因肝細胞損害而引起六)惡性腫瘤的全身表現 患者常有進行性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營養不良和惡病質等。(發熱相當常見、多為持續性低熱、一般在37.5-38℃左右,也可呈不規則或間歇性及持續性高熱。表現可似肝膿腫,但發熱前不伴有寒戰,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發熱與腫瘤壞死物的吸收、癌腫壓迫或侵犯膽管而致膽管炎,因抵抗力減低并發其它感染有關。)(七)伴癌綜合癥 部分患者表現為①低血糖癥。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肝癌細胞能異位分泌胰島素樣物質,腫瘤貯存糖原過多、抑制胰島素酶生成、或分泌胰島β細胞刺激因子而使血糖降低。②紅細胞增多癥。其原因可能為紅細胞生成刺激素增多所致,約10%患者出現此征。③高鈣血癥,其發生可能與肝癌組織分泌異位甲狀旁腺激素有關,肝癌伴發高鈣血癥與腫瘤骨轉移時的高血鈣不同,后者伴有高血磷且臨床上常有骨轉移征象可助鑒別,肝癌伴發高血鈣癥時,可出現高血鈣危象,如嗜睡、精神異常、昏迷等,常易誤診為肝性腦病或腦轉移,④其它:尚可出現肝卟啉癥;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血小板增多癥;高脂血癥等。(八)轉移灶癥狀 如發生肺、骨、腦、胸腔轉移,可產生相應癥狀。并發癥一、上消化道出血 約占死亡原因的15%,因肝癌常伴有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而門靜脈、肝靜脈癌栓進一步加重門脈高壓,故常引起食管中下段或胃底靜脈曲張裂破出血。若肝細胞癌侵犯膽管可導致膽道出血,亦表現為嘔血和黑類。有的患者可因腸道粘膜糜爛,潰瘍、加之凝血功能障礙而廣泛出血,大出血可導致休克和肝昏迷。二、肝昏迷(肝性腦病) 約占死亡原因的三分之一,常為肝癌終未期的表現,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劑、電解質紊亂及繼發感染等常可誘發肝昏迷。三、肝癌 結節破裂出血約10%左右的肝癌患者因癌結節破裂致死,為肝癌最緊急而嚴重的并發癥。肝癌晚期壞死液化可自發破裂,也可因外力而破裂,故觸診時手法宜輕柔,切不可用力觸壓,癌結節破裂可局限于肝包膜下,有急驟疼痛,肝臟迅速增大,在局部可觸及軟包塊,若破潰入腹腔則引起急性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少量出血表現為血性腹水,大量出血則可導致休克甚至迅速死亡。四、繼發感染 原發性肝癌患者因長期消耗及臥床,抵抗力減弱,尤其在化療或放療之后白細胞降低時易并發各種感染、如肺炎、腸道感染、霉菌感染和敗血癥等治療方法我國非常重視肝癌的防治研究,甲胎蛋白普查為三早創造了有利條件,早期手術切除的機會增多,加上新技術的應用以及中醫治療,使療效已有很大提高。亞臨床肝癌及小肝癌術后5年存活率已達70%左右,對肝癌應改變過去消極、姑息治療的態度,采取早期徹底、積極、綜合治療。一、手術治療(一)手術切除 是治療肝癌最好的方法。小肝癌行局部或肝葉切除,可望徹底治愈。復發后亦有少數病人可再次手術切除。除手術切除外尚可用:①釹釔石榴石激光(NdYAG-Laser)切割其優點為止血性能好,可保留較多的正常肝組織,術后肝功能及炎性反應輕微,安全簡便,無嚴重并發癥;②液氮冷凍治療,使腫瘤在超低溫情況下產生凝固壞死。(二)肝移植 已取得很大進展二、介入性治療 經皮穿刺超選擇性肝動脈插管造影,同時注入化學藥物及明膠海綿等栓塞材料,可以達到手術結扎與插管化療的同樣效果,且可反復進行,對中晚期患者待腫瘤縮小后,可獲得手術切除的機會。三、放射治療 本病對放療不甚敏感,且鄰近器官乃受放射損害,故療效不夠滿意,近年來由于定位診斷方法改進。采用60鈷局部照射,對肝功能較好且能耐受4.000rad以上的劑量者,療效顯著提高,同時合并化療及中醫藥治療效果更好,僅次于手術切除,隨著放射能源的更新,放療效果將繼續提高。四、中醫藥治療 采用肝復寶活血化淤、軟堅散結、清熱解毒等治則。可調動機體免疫功能,改善癥狀,減輕化療及放療的毒副反應,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預防病情的進一步惡化預防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注意飲食衛生,做好糧食保管,防霉去毒,保護水源,防止污染,積極防治肝炎和肝硬化等是目前應采取的主要措施。
2015-11-17 11:2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