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雙下肢癱瘓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脊髓損傷、腦部病變、周圍神經病變、肌肉疾病、血管性疾病等。 1.脊髓損傷:外傷、炎癥、腫瘤等導致脊髓受損,影響神經傳導。治療方法包括手術修復、藥物減輕水腫和炎癥、康復訓練等。常用藥物有甲鈷胺、維生素 B12、地塞米松等。 2.腦部病變:腦梗死、腦出血、腦部腫瘤等可造成下肢癱瘓。治療包括溶栓、止血、手術切除腫瘤等,藥物有阿司匹林、甘露醇、華法林等。 3.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神經炎等。治療以控制基礎病、營養神經為主,藥物如依帕司他、腺苷鈷胺、硫辛酸等。 4.肌肉疾病:如重癥肌無力、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治療有藥物治療和物理治療,藥物有新斯的明、潑尼松等。 5.血管性疾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血栓等影響下肢供血。治療包括抗凝、溶栓、介入手術等,藥物有肝素、尿激酶、利伐沙班等。 雙下肢癱瘓的原因復雜多樣,治療方法也各不相同。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同時積極配合康復訓練,以提高生活質量。
2024-12-22 14:1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病情分析:你好!癱瘓解釋:由于神經技能發生障礙,身體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能力/比喻機構渙散;不能正常進行工作.癱瘓是指隨意動作的減退或消失,臨床上將癱瘓分為功能性癱瘓和器質性癱瘓兩類.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癥性癱瘓.器質性癱瘓按照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和肌病癱瘓.肌病性癱瘓可分兩類,肌肉本身的病變引起的癱瘓叫肌肉原性癱瘓,神經和肌肉接點部位病變引起的癱瘓叫神經肌肉接點性癱瘓.其病因與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關.目前認為,一部分周圍性麻痹是由于酶代謝障礙而引起細胞外液中鉀離子異常轉移的結果.癱瘓的類型取決于損害的結構,同一結構的損害不論其病因如何,所引起的癱瘓表現是一樣的.但肢體癱瘓可因病變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癱瘓.生活護理:(1)髖關節屈曲伸直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部,并使患膝伸直;吸氣,緩慢使髖作屈曲運動;呼氣,緩緩放下,重復運動5-10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關節肌群和腰腹部肌肉;防止發生髖關節僵直.(圖6)圖6屈曲伸直(2)髖膝關節屈曲伸直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部;吸氣,緩慢盡力使髖,膝作屈曲運動(健下肢力量不夠,可用健手扶患大腿內側,協助其提拉),停頓3-5秒;呼氣,緩緩伸直膝,再慢慢放下患下肢;重復運動5-10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膝關節肌群和腰腹部肌肉;防止發生髖,膝關節僵直,攣縮.(圖7)圖7屈曲伸直(3)仰臥起坐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雙下肢自然伸直,健手握住一頭系在床尾的繩子;吸氣收腹,緩慢盡力拉繩子,使上半身盡量遠離床面;呼氣,緩緩躺下;重復運動5-10次.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關節,脊柱肌群;防止發生脊柱畸形,為能坐起打下基礎;改善心,肺功能.此方法也可用于上肢的功能鍛煉.(圖8)圖8仰臥起坐(4)跟距關節外翻內翻法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雙下肢自然伸直;醫護者兩手分別握其患肢足跟部和足底上部,緩慢外翻足,停頓3-5秒,然后緩緩內翻足;重復操作5-15次.作用:主要鍛煉外翻,內翻跟距關節肌群;防止發生足垂內翻,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圖9)圖9外翻內翻(5)屈髖伸足式要領:患者端坐,呈功能體位;吸氣,患下肢緩慢盡力充分作屈髖伸足運動,停頓3-5秒;呼氣,緩緩放下,足底平穩著地;重復運動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髖關節,背屈踝關節肌群;防止發生髖關節僵直,攣縮,足垂內翻.(圖10)圖10屈髖伸足(6)內外旋踝法要領:醫者以一手握患足跟部,其拇,食二指指端分置其仆參穴和水泉穴,隨著另一手握其足趾作內,外旋轉踝各10-20次.穴位:①仆參穴:位于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直下,赤白肉際處.②水泉穴:位于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直下1寸.(圖11)圖11內外旋踝(7)人的腦部在足底有其對應的反射區,一般患側大腦病變按摩對側大腳趾腹,有刺激大腦細胞活化的作用,增強對肢體支配的功能.
2015-11-17 08:00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病情分析:你好!癱瘓解釋:由于神經技能發生障礙身體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喪失運動能力/比喻機構渙散;不能正常進行工作.癱瘓是指隨意動作的減退或消失臨床上將癱瘓分為功能性癱瘓和器質性癱瘓兩類.前者由心因性引起即癔癥性癱瘓.器質性癱瘓按照病變的解剖部位可分為上運動神經元癱瘓下運動神經元癱瘓和肌病癱瘓.肌病性癱瘓可分兩類肌肉本身的病變引起的癱瘓叫肌肉原性癱瘓神經和肌肉接點部位病變引起的癱瘓叫神經肌肉接點性癱瘓.其病因與代謝障礙內分泌障礙自身免疫因素密切相關.目前認為一部分周圍性麻痹是由于酶代謝障礙而引起細胞外液中鉀離子異常轉移的結果.癱瘓的類型取決于損害的結構同一結構的損害不論其病因如何所引起的癱瘓表現是一樣的.但肢體癱瘓可因病變部位不同而出現不同類型的癱瘓.生活護理:(1)髖關節屈曲伸直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部并使患膝伸直;吸氣緩慢使髖作屈曲運動;呼氣緩緩放下重復運動5-10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關節肌群和腰腹部肌肉;防止發生髖關節僵直.(圖6)圖6屈曲伸直(2)髖膝關節屈曲伸直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健足背置于患足后跟部;吸氣緩慢盡力使髖膝作屈曲運動(健下肢力量不夠可用健手扶患大腿內側協助其提拉)停頓3-5秒;呼氣緩緩伸直膝再慢慢放下患下肢;重復運動5-10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膝關節肌群和腰腹部肌肉;防止發生髖膝關節僵直攣縮.(圖7)圖7屈曲伸直(3)仰臥起坐式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雙下肢自然伸直健手握住一頭系在床尾的繩子;吸氣收腹緩慢盡力拉繩子使上半身盡量遠離床面;呼氣緩緩躺下;重復運動5-10次.作用:主要鍛煉屈伸髖關節脊柱肌群;防止發生脊柱畸形為能坐起打下基礎;改善心肺功能.此方法也可用于上肢的功能鍛煉.(圖8)圖8仰臥起坐(4)跟距關節外翻內翻法要領:患者仰臥呈功能體位雙下肢自然伸直;醫護者兩手分別握其患肢足跟部和足底上部緩慢外翻足停頓3-5秒然后緩緩內翻足;重復操作5-15次.作用:主要鍛煉外翻內翻跟距關節肌群;防止發生足垂內翻促進踝關節功能恢復.(圖9)圖9外翻內翻(5)屈髖伸足式要領:患者端坐呈功能體位;吸氣患下肢緩慢盡力充分作屈髖伸足運動停頓3-5秒;呼氣緩緩放下足底平穩著地;重復運動10-15次收回呈起始位.作用:主要鍛煉屈髖關節背屈踝關節肌群;防止發生髖關節僵直攣縮足垂內翻.(圖10)圖10屈髖伸足(6)內外旋踝法要領:醫者以一手握患足跟部其拇食二指指端分置其仆參穴和水泉穴隨著另一手握其足趾作內外旋轉踝各10-20次.穴位:①仆參穴:位于外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直下赤白肉際處.②水泉穴:位于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凹陷中直下1寸.(圖11)圖11內外旋踝(7)人的腦部在足底有其對應的反射區一般患側大腦病變按摩對側大腳趾腹有刺激大腦細胞活化的作用增強對肢體支配的功能.
2015-11-17 06:36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