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總說活著沒意思,病情失控會怎樣?
現在社會上由于各種壓力,精神病患者也越來越多,我鄰居阿姨也換有精神病,她好的時候跟正常人沒有區別,總說活著沒什么意思,自己拖累人。一旦發病起來就有點神志不清。不知道時間長了病情得不到控制,她會不會自殺啊?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精神病患者若病情長期得不到控制,可能會出現多種不良后果,如癥狀加重、社交功能受損、影響家庭關系、增加治療難度以及存在自傷風險等。 1. 癥狀加重:病情可能愈發嚴重,如妄想、幻覺等癥狀更頻繁和強烈,影響患者的認知和判斷能力。 2. 社交功能受損:難以正常與人交流、參與社交活動,導致孤立無援,加重心理負擔。 3. 影響家庭關系:給家人帶來精神和經濟壓力,家庭關系緊張,進一步影響患者情緒。 4. 增加治療難度:長期未控制,可能使患者對治療藥物不敏感,需要嘗試更多治療方案。 5. 自傷風險:包括自殘甚至自殺傾向,覺得生活無望,失去生存的勇氣。 總之,對于精神病患者,應及時給予規范治療和關懷,幫助其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后果的發生。
2024-12-22 22: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抑郁癥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人與人的互動,長期處于自我孤立的狀態,抵制一切事物,情緒上的表現為沮喪,愁眉苦臉等等消極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極情緒越發明顯,很多時間思考著死亡,解脫等消極因素,最后升級至自暴自棄,期間甚至很少與人說話,甚至家人,直至自殺。所以精神病患者是會自殺的,家人最好引起重視,帶患者到醫院進行對癥治療。
2015-11-17 16:5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你好,會的自殺的,精神病多在青壯年時期發病,有的間歇發作,有的持續進展,并且逐漸趨于慢性化,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如不積極治療,可出現精神衰退和人格改變,不能適應社會生活,難以完成對家庭和社會應擔負的責任。有的患者還會有傷人、自傷、出走、甚至傷人或自我傷害等行為。
2015-11-17 16:3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你好,精神病患者會有傷人,自我傷害的行為,所以自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據你所述病人清醒的時候跟常人無異,證明她的病情并非無法控制,所以建議你可以尋找合適的醫院,幫助她治療。同時親人需要支持她,鼓勵她。告訴她活下去的意義。在當今社會其實很多人都患有精神病,只是患者的層度不同,表現的方式也就不一樣。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她的病情會得到很好的控制。
2015-11-17 08:52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抑郁癥最主要原因是缺乏人與人的互動,長期處于自我孤立的狀態,抵制一切事物,情緒上的表現為沮喪,愁眉苦臉等等消極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極情緒越發明顯,很多時間思考著死亡,解脫等消極因素,最后升級至自暴自棄,期間甚至很少與人說話,甚至家人,直至自殺。所以精神病患者是會自殺的,家人最好引起重視,帶患者到醫院進行對癥治療。
2015-11-17 02:38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